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399章 恩科,移民,战事

小说: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作者:祝家大爷 更新时间:2025-10-05 00:51:17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……

  “临潢府什么事?”岳飞起身在问。

  “都护,临潢府来的军情,说是已然察得大定府有女真在集结……”

  禀报之人在答。

  岳飞起身在踱步,片刻之后自言自语:“他们想提前发动,想着是大王从中原来,定是快不了,若是提前发动,便可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差额……”

  “那,他们不等着收粮食?没有粮食怎么大军出征?”

  “得等,便也是算定时间,一边收割一边往前线来送,而并不是等着全部收割了再发动,也算的是燕云之粮收割时间,燕云之粮本就会早熟十天半个月,他料定大王之兵,定是要等燕云收粮入仓才能动……所以,他们想的是边收边送,大军先动……”

  岳飞自是在分析……

  “这般也不怕出得什么纰漏?一旦粮草没有按时送到,那岂能不溃败而去?”

  岳飞摆摆手:“不论多少问题,女真而今,是最后一个机会了,是赌那生死之时,自是兵行险招,犯险一搏!”

  “那咱当如何是好啊?咱们怕是也提前出兵不得,入秋正是诸部牲畜贴秋膘,牧民更是要收割过冬的草料来存储,怕是聚不出兵来……”

  岳飞也是头疼,脚步不断去踱,先是一语:“咱怎么说,咱们也要提早往临潢府去支援,草原诸部出不得人手,咱们也当去……”

  “那是自然!只是咱们不过万数兵马,总要留几个在此守城,还有就是怎么往临潢府去,辅兵民夫粮草之事……”

  麻烦很多,若是草原诸部能出人手,辅兵民夫自不用愁。

  但若是仅仅岳飞大军一万去,没有民夫辅兵,那就麻烦很多……

  “这般,诸部出不得人手,就各部借一些马来,也不要太多,大小部落,借个八百五百的马匹,如此……咱们自己带粮食自己出发……”

  岳飞知道事情轻重,不论多么困难,都要克服困难去援临潢府吴玠。

  “看来只有这般了……”

  岳飞又道:“赶紧快马,速速往京中去报,告诉大王,战事许真要提前了,许北地入冬前一个月,女真就要动手!”

  “好!这就去公文去报!”

  只看那人出门去,岳飞一时又皱眉起来,虽然他还没收到什么诏书圣旨之类,但他其实猜到到,许大王如今,已然就是天子了。

  这件事,在岳飞心中萦绕着……

  许多事,不知该怎么说,就好比有些事,大多数事,评判评价上,是非黑白,都是比较分明的……

  做得对,或者做得错……

  眼前这件事,却是让岳飞不知从何评价,说大王篡夺,那是自然,这就是错的……

  再说大王为何篡夺,他是聪明人,更是读过书的人,知道大王已经无路可走了,要么来日死,乃至带着许多麾下军将一起死……

  要么,好似就只有这么干了。

  大义,人情……

  甚至岳飞陡然起了一个念头,若是他呢?是他岳飞处在大王这种情况之中呢?

  是选择死?还是选择……

  一时更是纠结不已,心乱如麻……

  不想不想了,暂时先不想了,眼前之事,女真要打临潢府,得早作准备,把各部的马先借来,囤积一些粮草,修缮一下甲胄兵刃……

  这总是不会错的事,只要是与女真战,那定是对的,不论朝廷如何,天子如何,他岳飞是没有做错什么,依旧忠义在心!

  东京城里,福宁殿中,苏武又要谋一件事,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……

  今日再谋,谋的是新朝开恩科。

  就是科举考试,要立马开一次,这件事有三方面的意义。

  第一方面,且再看一看这天下士子读书人,是不是踊跃参与,这种事有时候也很有趣,比如某人,许到处在骂苏武篡夺逆贼之类……

  但朝廷开恩科取士,他比谁都上心,比谁都报名得快。

  这是进一步,把人心都稳住!

  第二方面,是朝廷当真需要人才,特别是苏武,这一次恩科,肯定他自己是最终的主考官,他要看看这天下之才,新一批的天子门生,自己了解,自己来选,乃至自己培养……

  不免也是为未来做考虑,这批人,短则几年,长则十几年,定就会是来日朝廷的忠良砥柱,苏武自己手把手选的培养的,意义自是不同,便更是稳定家国之基石。

  第三方面,也是个宣传渠道,把大燕替宋这件事,用这种方式,彻底的传遍天下,要让文人士子们口必称大燕,那些普通百姓,自然而然也就是大燕了……

  所以,恩科,必须马上开始。

  苏武在福宁殿里开口:“此番知贡举,何人比较好?”

  宗泽只把大殿几人环视一下,不外乎还是那几个人……

  程万里、张叔夜、赵思诚、吴用、许贯忠、李纲、李迒、朱武……

  这是文官朝会,武官朝会早已不与文官同殿,武松、鲁达等人,自不在此。

  许贯忠是签书枢密院事,但多在苏武身边,朱武如今,枢密院都承旨,他倒是不同,苏武需要一个“秘书”的角色在身边,临时把他弄来充当了。

  宗泽把人扫视一番,便也皱眉,谁来知贡举?

  看来看去,把目光停在了赵思诚身上,便才开口:“不若就让赵相公来知贡举吧,他乃苏门学士之后,名望上可以服众!”

  苏武只管把赵思诚一看,还假装犹豫一下,其实他心里早就选了赵思诚。

  何也?

  名望是其一,其二是赵思诚会听话,乃至与他苏武的利益较为一致。

  这里面还涉及其他问题,比如科举的题目选定,苏武也有自己想要的,若是宗泽李纲之辈来知贡举,不免还要与他苏武争来争去……

  假装犹豫之后,苏武才开口:“那就赵卿来知贡举……”

  赵思诚还要推脱一二:“臣怕是……”

  苏武直接打断:“就你了,莫要推辞了,此番第一次贡举,某到时候亲自来点,往后啊,某自不会如此了……”

  赵思诚一语来:“那臣就遵旨了……”

  便也明白,明面上此番是他赵思诚知贡举,其实就是干活,真正知贡举的人,其实就是当面这位陛下。

  苏武只管一语:“赶紧下旨,各路州府,乡试府试,赶紧开始,此番某要出征,回来得当是不慢,最好年内,年内京中就开考,到时候啊,赶在上元节放榜,一切从快!”

  显然贡举之事也复杂,从县到府,再到京城,一道一道……

  那按照苏武这个时间点,那自赶紧要开始了,不然真赶不及。

  对于乡试府试而言,苏武也不准备插手,真说起来,大宋朝那一套科举制度,还是很完善的,而且许多时候,题目设置上,也真不差,很贴合行政的实际,当然,这说的是策论之题。

  且科目上,也不少,明经,明算……都是有的……

  苏武这回要亲自主持京中之试,其实就是两方面,一方面是策论题目,苏武要选一个真正考验考生行政能力的题目。

  还有一方面,便是苏武要把明算这一科的重要性,提升一个档次,其中进士,重用。

  显然,以往之明算,显然不那么重要。

  往后之明算,苏武看来,那就是朝廷重要人才。

  这么一来,必然让往后许多学生对明算格外重视,数学人才,就会井喷,这是苏武需要的……

  许多人有一个误解,以为这个时代的数学很简单,其实真把这个时代明算的试题或者习题拿来看,就会震惊非常。

  这个时代的数学,也就是明算科,其实水平真不低,微积分的基础,或者说涉及微积分的许多问题,其实是明算科的常规试题……

  苏武所想,就是要把明算这一科,带上一个新高度!

  这是苏武心中所想之重中之重,不亚于剿灭女真,甚至比剿灭女真还重要。

  乃至,苏武也想着这一次,得到一批明算人才之后,要把数学进行改革,其实就是把汉字数学,改成符号数学。

  更直观简洁,更容易书写、思考、操作。

  来日其他工科理科,自就承袭这一套,这是连锁效果。

  这件事,也是需要苏武一言堂的,只待人才到手,强力推行。

  这件事算是简单议论过了,其中章程,礼部诸人,比苏武熟悉多了,自有他们去做。

  苏武又说一件事:“不久之后要出征,秋末初冬,天下赋税与转运之事,诸卿都要督办做好,不可拖沓,明年之军费,要增加,这事,三司里好好商议,若是赋税不够,就从国产司里面调拨补充,只待明年开始,禁军厢军,皆要大改,花钱无数,要做好这个准备,当然,此番是花一次钱,不会每年如此……”

  三司使张叔夜,与三司副使、国产司主事李迒对视一眼,只管叹息……

  花钱他们就难受……

  苏武自不管这么多,继续说:“此番出征,钱从国产司去调拨,粮草之物,从燕云调拨,燕云之粮草,一面是国产司盈余,一面是朝廷赋税,此番转运之事,皆停住,先以大军调拨为主。”

  张叔夜与李迒再对视一眼,更是叹气……

  一面又要多花,一面来钱粮的地方又要多占,两人说出反对之语来,那只能叹气了……

  岂不闻,汉也好,唐也罢,刚立国的时候,那穷成什么样了?

  那都是要励精图治,低头做人,卧薪尝胆的,汉三代才真强,唐也是天子低头才苟住。

  偏偏这代替了大宋的大燕,钱粮之事,好似真不太愁,再难也有。

  苏武这般得国,坏处也有,就好比苏武选那么多“高官”,他自己都太熟悉,都是昔日宋臣。

  好处也有,那就是天下并未打烂,前朝大宋在经济上,许多地方还是很好的,不论怎么花,钱粮总是能挤得出来,苏武丝毫不担心这件事。

  苏武继续来说:“诸多衙门,乃至情报司,要合力做一件事,这件事,嗯……”

  苏武眼神一扫:“由许卿从中为主调度,众多衙门配合……”

  “遵旨!”许贯忠上前拱手,也问:“不知陛下所言何事?”

  苏武开口:“往天下各处去宣扬一件事,就一个内容,兴庆府,黄河之畔,昔日乃汉唐故土,乃是……塞上江南,满地肥沃,种什么都能丰收!”

  “这……”连许贯忠都没跟上节奏,满心不解。

  苏武继续说:“就这么先说,天下去传,其他事情,年底再说!”

  苏武要做什么?

  要造势!

  迁徙移民之事,这件事在这个时代很难,所以得花点心思,乃至不那么光彩的手段。

  这事,也是要配合裁汰禁厢军队来做的……

  许是骗,但也不完全骗,兴庆府的土地,其实真不差。

  如今皆是官产,只待这“塞上江南”的传言先起来,到时候,就说给军汉发地,一发一百年,还能优先续租,实为永佃,一个人口发一百亩,十税一,百年不变……

  再弄点什么饥饿营销,不多不多,就要没了,先到先得,还是天子恩典,军汉优先……这里只有三千亩了,那里只有一千亩了……

  过些日子,天子又恩典了,给咱们县又加了三千亩……

  天子还有恩典,只要签订契约,天子发盘缠路费……

  诸如此类,连哄带骗加忽悠,反正得把人弄去。

  种田是其一,戍边更是重要,人口在兴庆府的占比,这是很重要事情。

  当然,真去了,一两年后,小康生活是必然会有的……

  不会真骗去卖了。

  只待这件事成功了,有了口碑效应,来日苏武,这般事,还多了去了。

  河西四郡,西域屯田,乃至出海,近的几个岛屿……再往以后,还有南洋……

  一样一样,都是连环之策,自是真要迁徙的人,过的日子比在家乡好……

  也是大宋朝的人口,真到达了古代社会的极限,超越一亿了。

  再涨下去,会是大负担,会是不利因素,除非生产力有了大进步。

  或者,有从美洲来的高产新作物……

  当然,还有更远的念想,肥料之类的事,这是现在想不了的……

  此时高屋建瓴,都要去想。

  许贯忠自是不知道苏武这些念头,也没得到苏武的解释,只管点头:“遵旨!”

  苏武还得叮嘱一语:“这件事非常重要,乃家国之大计也,万万不能敷衍,只待某在燕云,定是要听到百姓与军汉议论此事……”

  “陛下放心,臣知晓轻重!”许贯忠立马一脸严肃点头来答。

  苏武满脑袋是事,又道:“枢密院里下令,大军虽然不能归乡,但每一部,都组织一些人手归乡去,该带的书信带回去,该带的钱财都给同袍们送到家,也与军汉们说,最多最多,五个月内,定能归乡,此乃某之言,一定不会食言!”

  这个时代的军队,是万万不能长久在外,要么就是新到一地,当真驻扎,让人家把家眷直接都迁来,这都得安排好。

  要么,打完仗就得回家。

  此,人之常情。

  便是昔日大汉戍边西域,许多也是夫妻同去驻扎烽燧,且经常轮换。

  其中许多思乡的信件,那真是读来教人潸然泪下。

  真到乱世一起,朝廷顾不上这些的时候,那不知多少军汉之信,看得人心如刀绞……

  苏武心中,便是真爱军汉,这一点,着实不假。

  还是许贯忠躬身点头:“遵旨!”

  “那就都去忙吧……”苏武摆摆手,他下午有事,下午他还要亲自打马出城一趟,诸多军营,都去转转。

  新君登基,也当赏军,不论多少钱,十贯还是二十贯,怎么都要给,苏武也要露脸,对众多军汉表达一下感谢……

  军汉们见到了自家的天子,自也欣喜荣幸……

  此人心之聚,还仰仗他们再用命一番。

  半日做不完,那就明日还去,怎么都要走遍军中,远近也好,让军汉们都瞧他一瞧!

  瞧着他苏武,龙袍在身之威武!

  许多军将,不免都要攀谈几句,勉励几句……

  只管忙……

  累自不谈,工作机器,不谈累,诸事都要做好做到位。

  只待这大燕真正走上正轨,天下之事,都是正向循环上升,苏武许就能轻松许多了……

  自是苏武到处在忙,北庭军情也来。

  女真已然开始聚兵了……

  这着实让苏武有些措手不及。

  这次,自是要一次性解决女真问题!

  那就一定要做好所有准备,不能又是个半途而废,苏武再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御驾亲征了。

  也是苏武需要这份功劳,便是开国第一功,最好不假人手,乃苏武亲自而为。

  有始有终,将来史书上,事事皆是苏武,不免也与李世民一样,后人说不出几句错来,只管都是夸赞。

  苏武却也在想,准备之事,特别是凌振那边,那是一定不能打折扣的……

  想来想去,许该是他苏武先要去燕云了,苏武到了燕云,便是震慑与威胁……

  也与吴玠岳飞回信去,勉励二人,一个要守好城池,一个要及时支援……

  也想,此时此刻,岳飞当是收到了大燕立国的消息了……

  苏武心中,只期待岳飞不要出问题,什么问题都不要出,万万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