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山河 第三百九十六章、首辅去职

小说:复山河 作者:新海月1 更新时间:2025-06-03 03:05:09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京师。

  随着蜀地之乱的平息,朝堂上的火药味,也日渐浓郁起来。

  原本最激烈的文武之争,因为李牧出镇安南,勋贵系损失惨重,暂时告一段落。

  没有了共同的敌人,文官中各大派系,再次陷入互撕中。

  “弹劾!”

  “又是弹劾!”

  “整天就知道弹劾!”

  “这帮蠢货,除了弹劾之外,就不知道干点儿别的么?”

  看着五花八门的弹劾奏章,永宁帝忍不住破口大骂道。

  最近这些年,大虞官场的风气越来越坏。

  弹劾本该是非常严肃的检举监督,硬是被大家玩成了党争工具。

  刚登基的时候,看到弹劾奏折,永宁帝还派人去调查。

  后来慢慢发现,弹劾的内容,离谱的可怕。

  除了极少数罪名,可以被查实外,九成九的弹劾都是捕风捉影。

  虽然罪名是捏造的,可只要皇帝派人调查,假的也有可能变成真的。

  很多案子都给判了,后面因为党争升级,又被翻转过来。

  一些冤假错案,当事人甚至含冤上了断头台。

  负责办案的官员,固然需要承担责任,可下令彻查的永宁帝也非常尴尬。

  对办案的官员来说,皇帝亲自下令彻查,本身就代表了皇帝立场。

  大家按照皇帝意志进行调查,隐藏部分真相,也是为了向皇帝表忠心。

  后续党争中被人掀了出来,皇帝就该维护他们,最少也要开口帮忙开脱一二。

  现实恰恰相反,永宁帝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反而对他们严加惩处。

  **上的误解,加剧了君臣矛盾。

  皇帝觉得下面办事不尽心,导致冤假错案频出。

  百官觉得皇帝薄恩寡义,明明是你暗示人家干的,转头就翻脸不认人。

  以至于永宁帝的许多命令,百官在执行中首先想到的是自保,而不是完成任务。

  “陛下,息怒!”

  被叫过来的内阁众人,急忙开口劝说道。

  明知道皇帝此举,在故意敲打他们,大家也只能配合着演戏。

  对朝中的党争,他们也无能为力。

  本质上,他们就是各大派系推出来的,内阁几位想统一立场都难。

  压制百官纷争,阻止这场嘴仗,想想就行了。

  谁敢那么干,一顶阻塞言路的帽子,立即就会扣过来。

  儒家文化体系下,文人对名声的追求,近乎是病态的。

  为了青史留名,他们连皇帝都敢喷,何况是阁臣。

  “哼!”

  “首辅,你就是这么监管百官的?”

  永宁帝冷漠的问道。

  “陛下,臣有罪!”

  万俊辉一脸委屈的回答道。

  名义上首辅确实有权监管百官,可问题是真这么干了,最先受不了的就是皇帝。

  皇权的本质,就是权力制衡。

  朝堂上若是铁板一块,皇帝就要被架空了。

  既然在玩儿平衡,党争就是无法避免的事。

  “天天就知道请罪。”

  “除了请罪,你还会干什么!”

  永宁帝的斥责,激发了万俊辉的怒火。

  “陛下,臣年老体衰,实在是无力应付朝堂上的复杂局势。

  恳请陛下准许,臣告老还乡!”

  突然的请辞,让室内的气氛越发紧张起来。

  “好!”

  “好得很!”

  “既然万阁老想回乡养病,那么朕准了。”

  永宁帝强忍着怒气说道。

  事实上,他骂完人之后,就隐隐有些后悔了。

  首辅非比寻常,皇帝也必须给予其体面。

  当着其他阁臣的面直接打脸,后续可就没法管理内阁了。

  然而,万俊辉的突然请辞,一下子改变了永宁帝的想法。

  居然敢用辞官要挟他,这样的大臣要来何用。

  如果不是顾忌影响,他恨不得立即下令,将万俊辉打入大牢。

  “多谢陛**恤,老臣这就去了!”

  说完这些话,万俊辉瞬间苍老了十岁。

  虽然他早就有了去意,可那是体面的离开朝堂,绝不是现在这么灰溜溜的滚蛋。

  非常遗憾,恼怒中的永宁帝,没有给他体面的意思。

  “下去吧!”

  永宁帝没好气的挥手道。

  看到万俊辉的狼狈样,他心中的怨气消失了不少。

  不过皇权不容挑战,无论任何缘故,挑战皇权都必须付出代价。

  哪怕是首辅,也不能例外。

  见到万俊辉离开时的凄惨,另外三位阁臣神色也变得不自然。

  堂堂内阁首辅,居然这么儿戏般的下台,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
  因为各自利益的缘故,三人谁也没有开口求情,但内心深处还是忍不住兔死狐悲。

  永宁帝可不是什么好伺候的主,稍有不慎万俊辉的今天,就是他们的明天。

  “三位爱卿,对朝中党争,可有什么看法?”

  听到皇帝的问话,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。

  “陛下,朋党历来都是取祸之源,必须严厉打击。”

  邱瑞阳公式化的回答道。

  甭管私底下怎么玩,反正明面上必须要反对朋党。

  至于党争的问题,那是历史顽疾,没有根治的可能。

  能不能遏制住朋党,主要看皇帝的**手段。

  **不是儿戏,大家参与其中,那是带着全家老小一起搏命。

  想要增强安全系数,唯有抱团取暖。

  “孤臣”,那是朝中局势稳定,才能够诞生的产物。

  最不济也要皇帝手段更硬,能够护住小弟才行。

  永宁朝的**生态,唯有抱团才是王道。

  别说是当孤臣,就算一些小派系,都在前面一系列**斗争中,被清洗的七七八八。

  少数几个幸运儿,那也是因为会做人,并且没有身居要职,才侥幸活了下来。

  “既然三位爱卿,都有这种认识,那么此事就给你们。”

  永宁帝满意的分派任务。

  赶鸭子上架的三人,却是欲哭无泪。

  让他们自己打压自己的派系,这样的反人性任务,怎么可能完成。

  偏偏皇帝还认定了,只要内阁肯出力,就能够消弭党争。

  “陛下,徐阁老已经在回京的路上。

  他的**经验丰富,又是先帝任命的辅政大臣,最适合主持大局。”

 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,邱瑞阳果断选择了举荐徐阁老。

  “陛下,邱阁老言之有理。

  现在朝中局势复杂,唯有徐阁老这种德高望重之人,才能消弭党争。”

  谷嘉熙跟着附和道。

  争夺首辅,这是不存在的。

  徐文岳的资历老、威望高,还是先帝任命的辅臣,在万俊辉去职的情况下,谁也没资格和他争。

  注定失败的事,谁也不想做无用功。

  何况现在的首辅,也不是什么好差事。

  夹在皇帝和百官之间,纯粹就是两头受气。

  徐阁老此时回京,正好收拾烂摊子。

  “嗯!”

  “两位爱卿言之有理,那就下旨催一催徐阁老。

  从蜀地到京师,都走了两个多月,怎么也该到了。”

  永宁帝皱着眉头说道。

  内心深处,他是不想启用徐文岳的。

  提起辅政大臣,他的心里就直犯嘀咕。

  因为继位之初的夺权之争,他对一众辅臣,都没有什么好印象。

  偏偏这帮人一个比一个厉害,想不用都不行。

  拥有辅政大臣身份的徐文岳,一旦登上首辅之位,必然是一位强势首辅,比万俊辉这种和稀泥的难缠多了。

  固然可以压制百官,可同样也会和皇权发生冲突。

  更糟糕的是,他能轻易把万俊辉赶回家,却没法罢免徐文岳这种辅臣。

  前些年斗辅臣的时候,他就吃了不小的亏。

  看似夺权成功,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。

  “薄恩寡义、刚愎自用”的帽子,至今都在他头上戴着,君臣关系成了永宁朝最大的麻烦。

  后续努力进行修复,可惜每次快要取得成效之时,总是会发生变故,导致君臣关系进一步恶化。

  ……

  “老爷,前面就是保定府了。

  现在天色已晚,您看今天是否要去城中歇脚?”

  管家小心询问道。

  从蜀地出来,徐文岳的状态,一直都怎么对劲。

  瞒得过外面的人,却骗不了他们这些身边人。

  心病需要心药医,他们只能小心伺候着。

  “不用进城了。”

  “此地距离京师近在咫尺,稍微有点儿动静,都会惊动京中各方势力。

  老夫这次从蜀地回来,没有多少能够拿出手的功绩,不能太过招摇。”

  徐文岳平静的说道。

  看得出来,蜀地的经历,对他的打击很大。

  同样是推广新政,他费尽心思不断做工作,结果都收效甚微。

  换成了勋贵系上场,蜀地士绅瞬间就屈服了。

  虽然期间也有不小乱子,可总体上大家还是配合的。

  苦读多年的圣贤书,在实践运用的时候还没屠刀好用,这让他备受打击。

  蜀地的烂摊子,可以丢给镇远侯收拾,朝堂上的麻烦却需要他自己面对。

  最近几年,清流一系的损失非常惨重。

  朝堂上第一大派系的名头,渐渐变得名不副实。

  尽管他们还占据大多数,可越来越多的要职上,都看不到清流的身影。

  再这么下去,他们在永宁朝取得的收获,就要全部还回去了。

  迫于朝中局势的压力,清流系的小弟们,才想办法把他弄回京去主持大局。

  倘若形势一片大好,估摸着他这辈子,都别想回京。

  毕竟,能够自己当老大,谁也不想头上多个“婆婆”管着。

  在**上这是常态,但不等于徐文岳心里就舒服了。

  这种有奶便是**作风,让他伤透了心。

  “阁老,刚刚收到消息。

  朝中党争激化,首辅万俊辉激怒了陛下,被罢免了首辅之位。”

  云师爷急匆匆跑到马车跟前说道。

  万俊辉什么时候去职都可以,唯独不是现在。

  事情发生在徐文岳回京的节骨眼上,很难不让人怀疑,这是他的手笔。

  解释没有任何意义,作为本次事件明面上的最大受益者,他身上的嫌疑根本洗不掉。

  “云师爷,立即以老夫的名义向京中传讯,让我们的人不得轻举妄动。

  一切行动,等老夫回京之后再行商议。”

  徐文岳当即下令道。

  遇上这档子事,他避嫌都来不及,可不能让小弟胡乱掺和。

  万俊辉在首辅任上的表现,虽然算不上优秀,但也是在及格线之上。

  这么容易落马,未免也太过儿戏。

  偏偏他远离京师多年,对朝中局势早就失去了掌控,短时间内无法捋清头绪。

  “阁老,其他人都好说,左都御史赖耀华野心勃勃。

  此时首辅去职,内阁空出了一个名额,他恐怕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”

  云师爷开口提醒道。

  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

  到了左都御史的位置上,距离入阁也就一步之遥。

  机会送上门来,肯定要努力运作。

  偏偏赖耀华不占优势,除了他这位左都御史外,六部尚书都是强有力竞争者。

  除此之外,京中各部主官和地方上名望高的督抚,也有参与博弈的资格。

  在这种复杂局面下,赖耀华想要脱颖而出,肯定要出奇招。

  “拦不住的话,那就随他去好了。

  少了一个赖耀华,天塌不下来!”

  徐文岳皱着眉头说道。

  管不住麾下小弟,这若是放在几年前,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。

  今时不同于往日。

  长期脱离中央**,仅仅靠书信联络感情,让他对派系丧失了控制力。

  大家给面子,他才是清流系的老大。

  若是下面的人不买账,他就是一名朝廷重臣。

  左都御史这种要职,都是通过百官廷推产生的。

  都察院御史台又是相对独立的机构,并不需要向内阁负责。

  在规则体系下,就算徐文岳登上首辅之位,也奈何不了一名左都御史。

  若是谋划成功,顺利入阁,那就更不需要看谁脸色了。

  “阁老,还是努力争取一下的好。

  现在的局势复杂,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。

  都察院御史台能监察百官,若是能掌控在我们手中,将更有利于老爷执掌朝政。

  如果赖大人愿意配合,支持他入阁也未尝不可。”

  一旁的郁师爷开口劝说道。

  有人的地方,就有江湖。

  郁师爷和赖耀华是同乡,先天上就更亲近一分,私底下两人也没少联系。

  甭管能发挥多少作用,在这种关键时刻,肯定要帮忙说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