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水侯府。
看着手中的情报,李牧瞬间意识到,自己捅出了一个大篓子。
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他的名字在永宁帝那边,能够排进讨厌榜前五。
这是远离**中心,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讯息上的滞后,让他对朝中的局势的判断,严重失真。
偏偏有些事,又不得不做。
既是做给外界看的,也是对自己良心的交代。
对之前的做法,李牧并不后悔。
重来一次的话,那封得罪皇帝和文官的奏折,还是会递上去。
在官场上混,到了位置上,该扛的事必须扛起来。
反正安南距离京师远,皇帝和文官们就算不高兴,一时半会儿也奈何不了他。
弹劾亡故的朝中大员,这么点儿事,根本定不了罪。
相比一众奇葩弹劾,甚至都不能拿出来说事。
“侯爷,云南那边发来求援信,他们的征南大军在八百大甸司遭受重创。”
兰林杰急匆匆的上前汇报道。
把三宣六慰纳入大虞统治,这是侯府和黔国公府共同促成的。
都护府这边进展顺利,沿途的土著不说望风而降,抵抗力度也没强到哪里去。
前面安南国的覆灭,对这些本土势力造成的震慑威力太大,土司们提不起拼死一战的勇气。
少数头铁的土司,在第一波混战中,也被消灭的七七八八。
可盟友那边就尴尬了,不光行动速度迟缓,取得的战绩也没法见人。
“黔国公府,衰落到了这种地步?”
李牧疑惑的问道。
世代镇守云南,不光为黔国公府积攒了大把的财富,还打造出了一支“精锐家丁”。
正常情况下,就算打不过缅甸王国,也不会输的这么快。
“黔国公府没有出兵,他们只是点燃了战火,指挥这场战争的是云南巡抚。”
听了兰林杰的解释,李牧瞬间明白过来,又是最常见的党争。
趁着当代黔国公年幼,云南巡抚衙门拿走了地方上的军政大权,自然不甘心还回去。
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黔国公府,肯定不会容忍大权长期旁落。
谈判解决不了问题,那就制造更大的问题。
本质上黔国公府参与这场战争,就是为了夺权,自然不会让云南巡抚在战场上获得胜利。
本身指挥能力就不行,背后还有人扯后腿,想不吃败仗都难。
“告诉云南巡抚衙门,我们的军已经逼近缅甸王国,即将向他们的后方发起进攻。
让他们再坚持几个月,到时候我们一起覆灭缅甸王国,扫除这个南疆隐患。”
李牧面无表情的说道。
身份决定立场。
作为勋贵集团的核心,他自然要站队黔国公府。
至于云南巡抚衙门,那是文官控制的机构,在朝堂上属于政敌。
不在背后捅刀子,那都是他有底线,全力支持是不可能的。
“侯爷,按照我们现在的进攻路线,距离缅甸王国越来越远,怕是帮不上忙。”
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。
受自然条件的限制,安南都护府在扩张的时候,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内陆,而是沿着海岸线进军。
说是平定三宣六慰,实际上大多数时间,都在和更南边的暹罗王国干架。
没有深处内陆,战争都发生在沿海一百公里,还有水师的支持,虞军在这轮战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。
损兵折将的暹罗王国,已经多次派出使团,前往大虞京师抗议。
不过这么没有任何意义。
大虞朝堂上乱成一锅粥,谁有功夫关心暹罗人的死活。
一个番邦小国,得罪了安南都护府,灭了也就灭了。
纵观整个历史,哪个中原王朝的都护府,不是灭国无数。
可以说不灭国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都护府。
南征大军的兵锋,直指满刺加,距离马六甲海峡仅一步之遥。
理论上来说,再沿着海岸线扩张几千里地,就能到缅甸王国的后方。
毫无疑问,短时间内,这是无法做到的。
并不是虞军不能打,主要在于对外扩张是为了谋取发展,而不是单纯的掠夺土地。
消化战果是需要时间的,安南都护府本轮扩张,实际上已经结束。
目前正在消化占城和真腊的疆域。
这个两片土地,一度被安南王国占据,安南覆灭之后再次复国。
前面忙着消化交趾故土,顾不上这些地区,暂时放任他们独立。
南征的战略目标,就是这两个倒霉蛋,收拾暹罗王国都是顺带。
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
中南半岛大平原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,主要由湄公河平原和湄南河平原两部分组成。
相当于50个珠三角平原、12个长三角平原、2个华北平原,都快要赶上大虞腹地平原面积的总和。
这么一块大肥肉,到了嘴边不吃是不可能的。
“放心好了,朝廷那边正忙着,没功夫理会我们。
这样好了,让前线的部队动起来,继续狠揍暹罗王国。
等灭了暹罗王国之后,我们就和缅甸王国接壤了,到时候云南危机迎刃而解。
无需担心缅甸入侵,能够威胁云南的安全。
黔国公府在当地经营了两三百年,如果连缅甸军队都抵挡不住,他们也不用混了。
如果他们撑不住,那就上奏朝廷。
只要朝廷下旨,本侯立即让广西兵入滇帮忙。”
李牧一脸淡定的说道。
正常年月,在官场上混,肯定要注意影响。
云南巡抚衙门求助,作为邻居肯定要拉一把。
不过现在是文武争斗的关键时期,黔国公府和云南巡抚衙门的争斗,也是其中的一个缩影。
一旦黔国公府获胜,文官集团在长江以南的最后一颗钉子,就被拔掉了。
最后的独苗贵州,完全可以忽略。
不需要采取行动,在当地任职的官员,自己就会亲勋贵系。
在这一过程中,造成了恶劣影响,大不了被御史们喷几句。
山高路远,骂的再凶,李牧也听不到。
……
黔国公府。
“云南巡抚,还在死撑着,看来是不见棺材不掉泪。
要不安排我们的人,在关键时刻,给他……”
“老三,此事万万不可!
现在省内的军队,大都聚集在前线,倘若再次战败,后果不堪设想。
没有了这些军队,光靠我们府中的私军,可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。”
不等孟修仁说完,孟修远急忙制止道。
国公府争夺的是权力,可没想过要把云南打烂。
作为地方上最大的既得利益者,一旦缅甸大军杀进来,他们就是最大的受害者。
或许正是洞察到了他们的弱点,云南巡抚才敢霸着军政大权不放。
“二叔说的不错,现在这种时候,确实不能再次遭遇大败。
三叔,且先忍耐一些时日。
前线损兵折将,我们已经上报给了朝廷。
陛下是个急性子,无法长时间容忍失败,朝廷的压力下来了,云南巡抚想不交权都难。”
黔国公孟厉轩笑着说道。
打小报告这种事,不光文官们能干,武将同样可以。
甭管因为什么,损兵折将总是事实。
作为指挥作战的云南巡抚,就要承担相应责任。
“国公爷,事情没有这么简单。
以文官们的作风,战场上打不赢敌军,就会考虑谈判解决问题。
我朝兵锋正盛,先是覆灭了安南王国,接着又占领了占城和真腊。
汉水侯的大军,现在正逮着暹罗王国狠揍,中南半岛各方势力畏之如虎。
如果云南巡抚携朝廷的威势,同缅甸人和谈,争取一份体面的停战条约,完全是有可能的。
若是让他们达成协议,我们不光白忙活一场,还让文官们有了警惕。
现在朝中局势,对我们非常有利,正是夺权的最佳时机。
换个时间点,文官掌控了朝中大权,再想谋划可就难了!”
孟修仁摇了摇头说道。
文官们只是带兵能力不行,但脑子绝对好用。
军事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,还可以用外交手段。
汉水侯在中南半岛打的越厉害,这边谈判的筹码就越多。
缅甸人对大虞内部的斗争了解有限,云南巡抚如果玩儿**讹诈,很有可能取得成功。
“停战是不可能的!
我们做了这么多准备,才有了现在的局面。
倘若现在结束战争,那就一切都白费了。
何况那帮文官也不傻,这场战争突然爆发,他们肯定有所警觉。
一旦深入追查,我们很快就会暴露出来。
事情一旦被放在了台面上,别说拿回权力,国公府的地位都要受到冲击!”
孟厉轩略显激动的说道。
或许对京中的勋贵来说,云南就是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。
可对扎根云南近三百年的黔国公府来说,那就截然不同。
在这里不光拥有大量产业财富,还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一旦丧失这片根基之地,去遥远的京师之地发展,他们就只剩下一个空头爵位。
要不了多久,就会没落下去。
“嗯!
战争肯定不能停下来。
文官们想谈判,我们设法破坏和谈即可。
如果实在没办法,那就干脆让云南巡抚暴毙!
京中那边的情况,大家都是知道的。
六部尚书和内阁诸公一起死了,文官集团都没能翻起浪花,再死上一名地方巡抚,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。”
孟修义一开口,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。
破坏和谈好说,弄死一名巡抚,可是要命的大事。
京中的勋贵敢那么干,那是利用文官的谋划,玩了一出将计就计。
背后牵扯到了文官内斗,并且争取到了外戚和太后的支持。
厂卫查到中途,都不敢继续。
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,一旦揭开了真相,各方都没法收场。
相比之下,弄死云南巡抚看似问题小很多,但这是他们一家的谋划,事先并没有获得勋贵外戚的支持。
一旦走漏风声,朝廷追责下来,所有**后果都只能一家扛着。
“五弟,有些话可不能乱说!”
“我们只是看不惯有人勾结南蛮,出卖大虞的利益,才出手阻拦签订卖国条约。
同阻止和谈,没有任何关系。
就算要闹,也是云南的百姓在闹,不是国公府在闹。
西南多瘴气,巡抚大人不小心染病,那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一切都是意外,同国公府没有任何关系!”
孟修远当即怒斥道。
有些事情可以做,但不能说出来。
阻止和谈是必须的,但要做到这一点,并不是那么容易。
缅甸王国没胆子和大虞死磕,如果不是他们暗中出手,仗根本打不起来。
甚至不需要和谈,除完心中的恶气之后,缅甸那边也会主动罢兵。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再过几个月安南都护府的疆域,就要和他们正式接壤。
有强邻在侧,缅甸王国最需要的是自保,而不是北伐云贵高原。
相比之下,还是弄死云南巡抚更简单。
军政主官一死,黔国公挺身而出主持大局,完全符合规矩。
“二叔,这种事情,要不和汉水侯商议一二?
如果能够获得他的支持,后续善后压力会小很多。”
孟厉轩一脸忐忑的问道。
杀人容易,善后难。
封疆大吏意外暴毙,朝廷会严厉追查。
不需要确凿证据,朝廷只要怀疑上他们,麻烦就会找上门。
要扛下这些麻烦,光黔国公一家,风险实在是太高。
如果能够获得勋贵系的支持,哪怕部分勋贵的支持,他们的处境都会好很多。
“时间上来不及了。
派人过去交流沟通,一来一回要花费不少时间,搞不好战争都结束啦。
何况有些事情,不适合让外人知道。
泄密问题,无需太过担心。
朝廷一时半会儿顾不上我们,只要不留下明显证据,朝廷就治不了我们的罪。
仅仅只是怀疑,我们咬死不认即可。
现在勋贵集团随时可能重新掌权,那帮厂卫再怎么厉害,也不敢对我们严刑逼供。”
孟修远摇了摇头解释道。
在他看来,只要黔国公府能够掌控云南,这些问题都不是事。
朝廷的麻烦太多,他们这点儿事,还排不进前十。
纵使皇帝知道真相,也不会为一名死去的巡抚大动干戈。
……
看着手中的情报,李牧瞬间意识到,自己捅出了一个大篓子。
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他的名字在永宁帝那边,能够排进讨厌榜前五。
这是远离**中心,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讯息上的滞后,让他对朝中的局势的判断,严重失真。
偏偏有些事,又不得不做。
既是做给外界看的,也是对自己良心的交代。
对之前的做法,李牧并不后悔。
重来一次的话,那封得罪皇帝和文官的奏折,还是会递上去。
在官场上混,到了位置上,该扛的事必须扛起来。
反正安南距离京师远,皇帝和文官们就算不高兴,一时半会儿也奈何不了他。
弹劾亡故的朝中大员,这么点儿事,根本定不了罪。
相比一众奇葩弹劾,甚至都不能拿出来说事。
“侯爷,云南那边发来求援信,他们的征南大军在八百大甸司遭受重创。”
兰林杰急匆匆的上前汇报道。
把三宣六慰纳入大虞统治,这是侯府和黔国公府共同促成的。
都护府这边进展顺利,沿途的土著不说望风而降,抵抗力度也没强到哪里去。
前面安南国的覆灭,对这些本土势力造成的震慑威力太大,土司们提不起拼死一战的勇气。
少数头铁的土司,在第一波混战中,也被消灭的七七八八。
可盟友那边就尴尬了,不光行动速度迟缓,取得的战绩也没法见人。
“黔国公府,衰落到了这种地步?”
李牧疑惑的问道。
世代镇守云南,不光为黔国公府积攒了大把的财富,还打造出了一支“精锐家丁”。
正常情况下,就算打不过缅甸王国,也不会输的这么快。
“黔国公府没有出兵,他们只是点燃了战火,指挥这场战争的是云南巡抚。”
听了兰林杰的解释,李牧瞬间明白过来,又是最常见的党争。
趁着当代黔国公年幼,云南巡抚衙门拿走了地方上的军政大权,自然不甘心还回去。
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黔国公府,肯定不会容忍大权长期旁落。
谈判解决不了问题,那就制造更大的问题。
本质上黔国公府参与这场战争,就是为了夺权,自然不会让云南巡抚在战场上获得胜利。
本身指挥能力就不行,背后还有人扯后腿,想不吃败仗都难。
“告诉云南巡抚衙门,我们的军已经逼近缅甸王国,即将向他们的后方发起进攻。
让他们再坚持几个月,到时候我们一起覆灭缅甸王国,扫除这个南疆隐患。”
李牧面无表情的说道。
身份决定立场。
作为勋贵集团的核心,他自然要站队黔国公府。
至于云南巡抚衙门,那是文官控制的机构,在朝堂上属于政敌。
不在背后捅刀子,那都是他有底线,全力支持是不可能的。
“侯爷,按照我们现在的进攻路线,距离缅甸王国越来越远,怕是帮不上忙。”
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。
受自然条件的限制,安南都护府在扩张的时候,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内陆,而是沿着海岸线进军。
说是平定三宣六慰,实际上大多数时间,都在和更南边的暹罗王国干架。
没有深处内陆,战争都发生在沿海一百公里,还有水师的支持,虞军在这轮战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。
损兵折将的暹罗王国,已经多次派出使团,前往大虞京师抗议。
不过这么没有任何意义。
大虞朝堂上乱成一锅粥,谁有功夫关心暹罗人的死活。
一个番邦小国,得罪了安南都护府,灭了也就灭了。
纵观整个历史,哪个中原王朝的都护府,不是灭国无数。
可以说不灭国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都护府。
南征大军的兵锋,直指满刺加,距离马六甲海峡仅一步之遥。
理论上来说,再沿着海岸线扩张几千里地,就能到缅甸王国的后方。
毫无疑问,短时间内,这是无法做到的。
并不是虞军不能打,主要在于对外扩张是为了谋取发展,而不是单纯的掠夺土地。
消化战果是需要时间的,安南都护府本轮扩张,实际上已经结束。
目前正在消化占城和真腊的疆域。
这个两片土地,一度被安南王国占据,安南覆灭之后再次复国。
前面忙着消化交趾故土,顾不上这些地区,暂时放任他们独立。
南征的战略目标,就是这两个倒霉蛋,收拾暹罗王国都是顺带。
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
中南半岛大平原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,主要由湄公河平原和湄南河平原两部分组成。
相当于50个珠三角平原、12个长三角平原、2个华北平原,都快要赶上大虞腹地平原面积的总和。
这么一块大肥肉,到了嘴边不吃是不可能的。
“放心好了,朝廷那边正忙着,没功夫理会我们。
这样好了,让前线的部队动起来,继续狠揍暹罗王国。
等灭了暹罗王国之后,我们就和缅甸王国接壤了,到时候云南危机迎刃而解。
无需担心缅甸入侵,能够威胁云南的安全。
黔国公府在当地经营了两三百年,如果连缅甸军队都抵挡不住,他们也不用混了。
如果他们撑不住,那就上奏朝廷。
只要朝廷下旨,本侯立即让广西兵入滇帮忙。”
李牧一脸淡定的说道。
正常年月,在官场上混,肯定要注意影响。
云南巡抚衙门求助,作为邻居肯定要拉一把。
不过现在是文武争斗的关键时期,黔国公府和云南巡抚衙门的争斗,也是其中的一个缩影。
一旦黔国公府获胜,文官集团在长江以南的最后一颗钉子,就被拔掉了。
最后的独苗贵州,完全可以忽略。
不需要采取行动,在当地任职的官员,自己就会亲勋贵系。
在这一过程中,造成了恶劣影响,大不了被御史们喷几句。
山高路远,骂的再凶,李牧也听不到。
……
黔国公府。
“云南巡抚,还在死撑着,看来是不见棺材不掉泪。
要不安排我们的人,在关键时刻,给他……”
“老三,此事万万不可!
现在省内的军队,大都聚集在前线,倘若再次战败,后果不堪设想。
没有了这些军队,光靠我们府中的私军,可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。”
不等孟修仁说完,孟修远急忙制止道。
国公府争夺的是权力,可没想过要把云南打烂。
作为地方上最大的既得利益者,一旦缅甸大军杀进来,他们就是最大的受害者。
或许正是洞察到了他们的弱点,云南巡抚才敢霸着军政大权不放。
“二叔说的不错,现在这种时候,确实不能再次遭遇大败。
三叔,且先忍耐一些时日。
前线损兵折将,我们已经上报给了朝廷。
陛下是个急性子,无法长时间容忍失败,朝廷的压力下来了,云南巡抚想不交权都难。”
黔国公孟厉轩笑着说道。
打小报告这种事,不光文官们能干,武将同样可以。
甭管因为什么,损兵折将总是事实。
作为指挥作战的云南巡抚,就要承担相应责任。
“国公爷,事情没有这么简单。
以文官们的作风,战场上打不赢敌军,就会考虑谈判解决问题。
我朝兵锋正盛,先是覆灭了安南王国,接着又占领了占城和真腊。
汉水侯的大军,现在正逮着暹罗王国狠揍,中南半岛各方势力畏之如虎。
如果云南巡抚携朝廷的威势,同缅甸人和谈,争取一份体面的停战条约,完全是有可能的。
若是让他们达成协议,我们不光白忙活一场,还让文官们有了警惕。
现在朝中局势,对我们非常有利,正是夺权的最佳时机。
换个时间点,文官掌控了朝中大权,再想谋划可就难了!”
孟修仁摇了摇头说道。
文官们只是带兵能力不行,但脑子绝对好用。
军事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,还可以用外交手段。
汉水侯在中南半岛打的越厉害,这边谈判的筹码就越多。
缅甸人对大虞内部的斗争了解有限,云南巡抚如果玩儿**讹诈,很有可能取得成功。
“停战是不可能的!
我们做了这么多准备,才有了现在的局面。
倘若现在结束战争,那就一切都白费了。
何况那帮文官也不傻,这场战争突然爆发,他们肯定有所警觉。
一旦深入追查,我们很快就会暴露出来。
事情一旦被放在了台面上,别说拿回权力,国公府的地位都要受到冲击!”
孟厉轩略显激动的说道。
或许对京中的勋贵来说,云南就是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。
可对扎根云南近三百年的黔国公府来说,那就截然不同。
在这里不光拥有大量产业财富,还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一旦丧失这片根基之地,去遥远的京师之地发展,他们就只剩下一个空头爵位。
要不了多久,就会没落下去。
“嗯!
战争肯定不能停下来。
文官们想谈判,我们设法破坏和谈即可。
如果实在没办法,那就干脆让云南巡抚暴毙!
京中那边的情况,大家都是知道的。
六部尚书和内阁诸公一起死了,文官集团都没能翻起浪花,再死上一名地方巡抚,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。”
孟修义一开口,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。
破坏和谈好说,弄死一名巡抚,可是要命的大事。
京中的勋贵敢那么干,那是利用文官的谋划,玩了一出将计就计。
背后牵扯到了文官内斗,并且争取到了外戚和太后的支持。
厂卫查到中途,都不敢继续。
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,一旦揭开了真相,各方都没法收场。
相比之下,弄死云南巡抚看似问题小很多,但这是他们一家的谋划,事先并没有获得勋贵外戚的支持。
一旦走漏风声,朝廷追责下来,所有**后果都只能一家扛着。
“五弟,有些话可不能乱说!”
“我们只是看不惯有人勾结南蛮,出卖大虞的利益,才出手阻拦签订卖国条约。
同阻止和谈,没有任何关系。
就算要闹,也是云南的百姓在闹,不是国公府在闹。
西南多瘴气,巡抚大人不小心染病,那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一切都是意外,同国公府没有任何关系!”
孟修远当即怒斥道。
有些事情可以做,但不能说出来。
阻止和谈是必须的,但要做到这一点,并不是那么容易。
缅甸王国没胆子和大虞死磕,如果不是他们暗中出手,仗根本打不起来。
甚至不需要和谈,除完心中的恶气之后,缅甸那边也会主动罢兵。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再过几个月安南都护府的疆域,就要和他们正式接壤。
有强邻在侧,缅甸王国最需要的是自保,而不是北伐云贵高原。
相比之下,还是弄死云南巡抚更简单。
军政主官一死,黔国公挺身而出主持大局,完全符合规矩。
“二叔,这种事情,要不和汉水侯商议一二?
如果能够获得他的支持,后续善后压力会小很多。”
孟厉轩一脸忐忑的问道。
杀人容易,善后难。
封疆大吏意外暴毙,朝廷会严厉追查。
不需要确凿证据,朝廷只要怀疑上他们,麻烦就会找上门。
要扛下这些麻烦,光黔国公一家,风险实在是太高。
如果能够获得勋贵系的支持,哪怕部分勋贵的支持,他们的处境都会好很多。
“时间上来不及了。
派人过去交流沟通,一来一回要花费不少时间,搞不好战争都结束啦。
何况有些事情,不适合让外人知道。
泄密问题,无需太过担心。
朝廷一时半会儿顾不上我们,只要不留下明显证据,朝廷就治不了我们的罪。
仅仅只是怀疑,我们咬死不认即可。
现在勋贵集团随时可能重新掌权,那帮厂卫再怎么厉害,也不敢对我们严刑逼供。”
孟修远摇了摇头解释道。
在他看来,只要黔国公府能够掌控云南,这些问题都不是事。
朝廷的麻烦太多,他们这点儿事,还排不进前十。
纵使皇帝知道真相,也不会为一名死去的巡抚大动干戈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