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在悠闲的日子中飞快流逝,转眼间已经到了春末时分。
成都平原的日头越发骄横,带着四川特有的潮湿,预示着炎炎夏日即将来临。
然而,连日的好天气,非但没让江瀚感到舒心,反而却让他越来越紧张。
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,他的眉头不自觉地锁紧。
“不对劲啊……”
依照江瀚对这两年的了解,往年初夏时节,正是蜀地雨水最为丰沛的时候。
时不时就会有一场大雨倾盆而下,滋养着即将进入关键期的禾苗。
可今年以来,降水却明显偏少。
到如今,更是连续多日晴空万里,连一丝雨点都看不见。
江瀚心中隐隐有些感觉不妙,难不成?大旱要来了?
他立刻招来亲卫,吩咐道:
“速传令各府、州、县,即刻起严密巡视境内主要江河、溪流、塘堰水位,详查田间土壤墒情!”
“各地官府要提高警惕,严防旱灾!”
“一旦发现旱情苗头,八百里加急,直报王前!”
可命令虽然发下去了,但这时代毕竟交通不便,川南一带又多是山地丘陵,信息反馈回来还需要一些时间。
“但愿……只是我多虑了。”
“没准再过几天,雨就来了。”
没办法,江瀚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。
要是真出现了大范围旱灾,不仅百姓生计艰难,秋粮减产,更会直接影响到他下一步的战略规划。
再有两三个月就要入秋了,等秋收之后,便是用兵之时。
经过数月的休整、他麾下各部现在可谓兵强马壮,士气高昂。
而镇守在四川行都司的李自成,最近更是连连向成都发来书信。
这些信件,开头大多都是些汇报辖地内民政、军备的琐事;
但翻到后半,字里行间那股跃跃欲试的味道,便再也掩盖不住。
话里话外,无非是提及云南境内的局势,土司动向等等。
李自成这点心思,江瀚洞若观火,他这是看邵勇平定了贵州坐不住了,也想出兵攻打云南。
眼看粮草军械准备得差不多了,江瀚也觉得,是时候该把攻取云南的计划,正式提上议程了。
五月初三、成都城外校场的中军大帐内,气氛严肃。
以户部主事赵胜、农部主事李兴怀、参将曹二、李自成、李老歪等人为首的文武众将,已经按班次分列于帐内等候。
当江瀚穿着常服,大步走入帐中时,众人齐齐起身问安:
“大王!”
江瀚径直走到主位前,双手虚按:
“行了,都是自己人,不必多礼。”
“今天召集各位的目的,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了。”
他目光转向一旁的赵胜,吩咐道:
“赵主事,你先来吧,把你最近汇总来的云南方面情报,给大伙儿都讲讲,让他们心里有个底。”
“是,大王!”
听了江瀚的吩咐,赵胜拱手领命,随即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册子,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汇总来的情报。
自从赵胜从遵义回来后,江瀚的日子可就轻松多了。
他将一大半的杂务都扔给了赵胜,自己则天天在书院和后宫流连忘返。
对此,赵胜倒是没什么怨言,反倒是干劲十足。
他可是读书人出身的,这些都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。
要不是当年被**的官差诬陷,说他半夜点灯读书,是想学黄巢造反,他才不会去当什么**反贼点灯子呢。
说不准以自己的才学,早考上了举人进士。
当然了,正所谓福祸相依,要不是自己一怒之下造了反,也遇不到大王就是了。
以他的带兵水平,估计等不到割据一方,早就死在了官军的围剿下。
要是在朝廷混,以自己三十来岁的年纪,又没背景、又没钱财;说不定考中进士也是个坐冷板凳的命。
哪像现在,俨然已经是文官中的二号人物了。
虽然不能像首辅宰相一样,燮理阴阳,治国经邦,但赵胜却很知足。
积粟备荒,经画军需也是极好嘛,这种一点点开疆拓土的感觉,简直让人干劲十足。
赵胜清了清嗓子,翻开册子开始念了起来:
“诸位同僚,根据我军多方探查、以及往来商旅、归降明吏提供的消息,现在的云南形式大概如下:”
“首先,是明廷在云南的主要军政官员。”
“目前,云南名义上的最高统帅,仍然是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家”
“现任的黔国公叫沐天波,十岁时承袭爵位,担任征南将军一职。”
“听”
讲到这,站在武将队列里的曹二突然出声,打断了他,
“赵哥,这姓沐的,怎么这么小就袭爵了,他爹死了?”
“十岁,能镇得住一省之地吗?”
赵胜被他一打岔,还没来得及说话,江瀚就上去给了曹二**一脚。
“**的,咱现在是正规军,早让你把称呼改过来!”
“这里是中军大帐,别跟个土寇一样,天天赵哥、李头儿的叫!”
曹二**上挨了一脚,立马直起身子:
“得令!”
随即又挠了挠头,看向赵胜:
“赵主事,你说,你说。”
赵胜无奈地摇了摇头,随即爆出了个惊天消息:
“沐天波袭爵这么早是有原因的,因为他亲爹被他亲奶奶给毒死了。”
“啊?”
听了这个消息,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,
赵胜十分笃定,继续补充道:
“没错,他爹沐启元轻狂不法,纵容家奴残害百姓。”
“云南巡按御史余瑊,按律逮捕了沐家的犯法家奴,可那沐启元居然调集兵马,用火炮对准了巡按衙门。”
“此事震动朝野,其母宋氏为保沐氏一门,不得不大义灭亲,以毒酒鸩杀沐启元。”
“因此,年仅十岁的沐天波才得以袭爵。”
赵胜环视众人,点出了此事的深远影响:
“沐启元骄纵跋扈,以及最后被毒杀一事,影响极坏。”
“此举虽平息了当时纷乱,但也严重削弱了沐府在云南的威信。”
“一个需要靠下毒弑子来维持内部秩序的家族,如何能令各地土司信服?”
“再加上沐天波年幼,府中事务多依赖其母及其门下旧臣打理。”
“主少国疑,权威不振,此乃我军可趁之机。”
江瀚听罢,叮嘱道:
“黔国公一系是大明立国时就存在的勋贵,怎么说也在云南镇守了两百多年,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“你继续。”
赵胜点点头,又拿起册子:
“在流官方面,现任云南巡抚王世德,是需要我等留意的。”
“此人并非庸碌之辈,他在贵州监军期间,协助平定了安邦彦叛乱;”
“在广东左布政使任内,更是歼灭了盘踞多年的海盗刘香。”
“王世德为官清廉,到任云南后,一直致力于整顿吏治,安抚地方。”
“虽然受限于官场环境,但其人的能力与立场,都注定了需要我等认真应对。”
听到这里,江瀚不禁有些疑惑。
刘香不应该是郑家剿灭的吗?
以明廷那点可怜的水师,拿什么剿灭刘香?
再说了,平定安邦彦之乱,他王世德也不是主力,不应该是朱燮元和侯良柱等人出力最多吗?
作为一个监军,王世德最多也就是打打下手。
像什么排兵布阵、上阵杀敌之类的活计,基本都和他沾不上边。
所以对于赵胜的情报,江瀚只能在心里先打了个问号,等日后再留意此人。
“除了黔国公和朝廷流官,云南境内的最大势力,便是土司了。”
“和贵州一样,云南也是土司林立,关系盘根错节。”
“云南明军战力低下,不足为虑,真正需要警惕的,是各地的土司武装。”
“这些土司兵常年居于山林,熟悉地形,悍勇好斗,而且只听土司号令,不尊朝廷法度,是云南地面上的实际战力。”
赵胜详细分说道:
“阿迷州叛乱土司普名声,已经于崇祯七年病逝。”
“但是其妻子万氏,并非寻常女流之辈,她继承了丈夫的部众和地盘,成功掌控了滇南一带。”
“值得注意的是,万氏已经改嫁了蒙自土司沙定洲部,两部土司合而为一,势力大增。”
“这个沙定洲是王弄山土司沙源之子,年轻力壮,虽然表面上仍臣服于沐府,但暗中小动作却越来越多。”
“恐怕时间一久,沙定洲就会生乱。”
“咱们需要密切关注,我认为必要时,王上甚至可以催化、介入此事。”
听完这话,江瀚沉吟片刻:
“这个沙定洲野心不小,同样留不得。”
“你说得有道理,咱们可以利用他的野心,暗中支持他,从而让沙定洲先和明军咬起来。”
赵胜听罢,适时补充道:
“王上高见,但也得注意尺度,免得养虎为患。”
“黔国公一系虽然如今势弱,但还有不少效忠的土司,比如石屏土司龙在田、嶍峨土司王扬祖、宁州土司禄永命、景东土司刁勋等部,也各有实力。”
“此外,还有丽江木氏土司,木氏世代都是明廷忠实的拥趸,实力不容小觑。”
“其家主又号称木天王,主要用兵方向是川西的吐蕃三塘,健塘、巴塘、理塘。”
“总的来说,在巡抚王世德和黔国公府的维系下,云南表面还算平静。”
“虽然其下暗流涌动,但如果我汉军主力大举进兵云南,恐怕这些当地势力,会因为外部压力而重新聚合在一起。”
汇总结束后,赵胜合上了手里册子,退回班列之中。
帐内一时间沉默了,众人都在消化这些信息,思索着如何向云南用兵。
等了半晌,江瀚才终于开口,沉声问道:
“行了,大致情况就是这样了。”
“都说说吧,你们是怎么看的?对于攻取云南,你们有何进兵方略?”
短暂的沉默后,李自成率先出列,抱拳道:
“大王,末将以为,云南局势关键在于沐府威信不足,难以有效统合各方力量。”
“之前赵主事也说了,如果我汉军发兵,原本跃跃欲试的云南各方势力,很可能会联合起来。”
“所以末将以为,当以**分化为主,暗中挑唆土司叛乱,然后趁着明军平叛时,多路并进,速战速决,不给其喘息与联合之机。”
江瀚听罢,点了点头:
“讲具体些。”
“是!”
李自成随即走到舆图前,解释道:
“我军可派出使者,暗中联络心怀异志的沙定洲等人,撺掇其叛乱。”
“等云南官员平叛时,再分三路进兵。”
“第一路为北路主力,由四川叙州南下,行至途中再分两股,一股走金沙江水路,一股沿叙州-乌蒙-东川陆路并进。”
“这一路主力,最终将停在云南曲靖西侧。”
“这条路虽然山高路险,但能出其不意,切断昆明与曲靖之间的联系。”
“末将麾下的兵马,山地作战经验丰富,走这条路应该不成问题。”
见江瀚没什么表示,李自成不由得有些心急,但也只能继续讲解道:
“第二路为东路正兵,由贵州入滇。”
“邵总兵在贵州还留了一部分人马,可以走安顺,走滇黔官道,从东面进攻曲靖。”
“第三路为南路偏师,可作为奇兵。”
“此路或从四川建昌卫南下,进入云南武定、楚雄、大理府一带。
“这支偏师任务并非攻坚,而是扰乱滇南,策应沙定洲、万氏等土司势力活动。”
“这些州府离昆明很近,想必沐府应该会有所动作。”
李自成言罢,帐内众人纷纷点头。
这个法子,不仅考虑到了军事突进,也兼顾了云南当前的**态势。
听起来十分可行。
如果再从川中,点选一些通晓云南风土人情的吏员、行商,想必成功率会很高。
江瀚看着舆图,沉思良久,半晌后才终于点了点头。
见此情形,李自成眼前一亮,有戏!
果不其然,江瀚快步走回了上首,下令道:
“不错,就依闯将所言。”
“以北路为主攻,东路为佯动,南路为奇兵,三路并进,辅以**分化!”
“我军的首要目标,夺取云南东面门户曲靖,随后威逼昆明。”
他随后又看向李自成,
“既然是闯将你提出的方略,那此战就以你部为主攻,回去后你就开始准备,并将详细的进军方案呈上来。”
紧接着,他又看向赵胜:
“你户部准备准备,麾下的商队要加大对云南各方势力的渗透与情报搜集。”
“尤其是各路土司!”
说罢,帐内文武齐声应诺,声震屋瓦。
“臣等遵命!”
(本章完)
成都平原的日头越发骄横,带着四川特有的潮湿,预示着炎炎夏日即将来临。
然而,连日的好天气,非但没让江瀚感到舒心,反而却让他越来越紧张。
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,他的眉头不自觉地锁紧。
“不对劲啊……”
依照江瀚对这两年的了解,往年初夏时节,正是蜀地雨水最为丰沛的时候。
时不时就会有一场大雨倾盆而下,滋养着即将进入关键期的禾苗。
可今年以来,降水却明显偏少。
到如今,更是连续多日晴空万里,连一丝雨点都看不见。
江瀚心中隐隐有些感觉不妙,难不成?大旱要来了?
他立刻招来亲卫,吩咐道:
“速传令各府、州、县,即刻起严密巡视境内主要江河、溪流、塘堰水位,详查田间土壤墒情!”
“各地官府要提高警惕,严防旱灾!”
“一旦发现旱情苗头,八百里加急,直报王前!”
可命令虽然发下去了,但这时代毕竟交通不便,川南一带又多是山地丘陵,信息反馈回来还需要一些时间。
“但愿……只是我多虑了。”
“没准再过几天,雨就来了。”
没办法,江瀚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。
要是真出现了大范围旱灾,不仅百姓生计艰难,秋粮减产,更会直接影响到他下一步的战略规划。
再有两三个月就要入秋了,等秋收之后,便是用兵之时。
经过数月的休整、他麾下各部现在可谓兵强马壮,士气高昂。
而镇守在四川行都司的李自成,最近更是连连向成都发来书信。
这些信件,开头大多都是些汇报辖地内民政、军备的琐事;
但翻到后半,字里行间那股跃跃欲试的味道,便再也掩盖不住。
话里话外,无非是提及云南境内的局势,土司动向等等。
李自成这点心思,江瀚洞若观火,他这是看邵勇平定了贵州坐不住了,也想出兵攻打云南。
眼看粮草军械准备得差不多了,江瀚也觉得,是时候该把攻取云南的计划,正式提上议程了。
五月初三、成都城外校场的中军大帐内,气氛严肃。
以户部主事赵胜、农部主事李兴怀、参将曹二、李自成、李老歪等人为首的文武众将,已经按班次分列于帐内等候。
当江瀚穿着常服,大步走入帐中时,众人齐齐起身问安:
“大王!”
江瀚径直走到主位前,双手虚按:
“行了,都是自己人,不必多礼。”
“今天召集各位的目的,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了。”
他目光转向一旁的赵胜,吩咐道:
“赵主事,你先来吧,把你最近汇总来的云南方面情报,给大伙儿都讲讲,让他们心里有个底。”
“是,大王!”
听了江瀚的吩咐,赵胜拱手领命,随即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册子,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汇总来的情报。
自从赵胜从遵义回来后,江瀚的日子可就轻松多了。
他将一大半的杂务都扔给了赵胜,自己则天天在书院和后宫流连忘返。
对此,赵胜倒是没什么怨言,反倒是干劲十足。
他可是读书人出身的,这些都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。
要不是当年被**的官差诬陷,说他半夜点灯读书,是想学黄巢造反,他才不会去当什么**反贼点灯子呢。
说不准以自己的才学,早考上了举人进士。
当然了,正所谓福祸相依,要不是自己一怒之下造了反,也遇不到大王就是了。
以他的带兵水平,估计等不到割据一方,早就死在了官军的围剿下。
要是在朝廷混,以自己三十来岁的年纪,又没背景、又没钱财;说不定考中进士也是个坐冷板凳的命。
哪像现在,俨然已经是文官中的二号人物了。
虽然不能像首辅宰相一样,燮理阴阳,治国经邦,但赵胜却很知足。
积粟备荒,经画军需也是极好嘛,这种一点点开疆拓土的感觉,简直让人干劲十足。
赵胜清了清嗓子,翻开册子开始念了起来:
“诸位同僚,根据我军多方探查、以及往来商旅、归降明吏提供的消息,现在的云南形式大概如下:”
“首先,是明廷在云南的主要军政官员。”
“目前,云南名义上的最高统帅,仍然是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家”
“现任的黔国公叫沐天波,十岁时承袭爵位,担任征南将军一职。”
“听”
讲到这,站在武将队列里的曹二突然出声,打断了他,
“赵哥,这姓沐的,怎么这么小就袭爵了,他爹死了?”
“十岁,能镇得住一省之地吗?”
赵胜被他一打岔,还没来得及说话,江瀚就上去给了曹二**一脚。
“**的,咱现在是正规军,早让你把称呼改过来!”
“这里是中军大帐,别跟个土寇一样,天天赵哥、李头儿的叫!”
曹二**上挨了一脚,立马直起身子:
“得令!”
随即又挠了挠头,看向赵胜:
“赵主事,你说,你说。”
赵胜无奈地摇了摇头,随即爆出了个惊天消息:
“沐天波袭爵这么早是有原因的,因为他亲爹被他亲奶奶给毒死了。”
“啊?”
听了这个消息,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,
赵胜十分笃定,继续补充道:
“没错,他爹沐启元轻狂不法,纵容家奴残害百姓。”
“云南巡按御史余瑊,按律逮捕了沐家的犯法家奴,可那沐启元居然调集兵马,用火炮对准了巡按衙门。”
“此事震动朝野,其母宋氏为保沐氏一门,不得不大义灭亲,以毒酒鸩杀沐启元。”
“因此,年仅十岁的沐天波才得以袭爵。”
赵胜环视众人,点出了此事的深远影响:
“沐启元骄纵跋扈,以及最后被毒杀一事,影响极坏。”
“此举虽平息了当时纷乱,但也严重削弱了沐府在云南的威信。”
“一个需要靠下毒弑子来维持内部秩序的家族,如何能令各地土司信服?”
“再加上沐天波年幼,府中事务多依赖其母及其门下旧臣打理。”
“主少国疑,权威不振,此乃我军可趁之机。”
江瀚听罢,叮嘱道:
“黔国公一系是大明立国时就存在的勋贵,怎么说也在云南镇守了两百多年,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“你继续。”
赵胜点点头,又拿起册子:
“在流官方面,现任云南巡抚王世德,是需要我等留意的。”
“此人并非庸碌之辈,他在贵州监军期间,协助平定了安邦彦叛乱;”
“在广东左布政使任内,更是歼灭了盘踞多年的海盗刘香。”
“王世德为官清廉,到任云南后,一直致力于整顿吏治,安抚地方。”
“虽然受限于官场环境,但其人的能力与立场,都注定了需要我等认真应对。”
听到这里,江瀚不禁有些疑惑。
刘香不应该是郑家剿灭的吗?
以明廷那点可怜的水师,拿什么剿灭刘香?
再说了,平定安邦彦之乱,他王世德也不是主力,不应该是朱燮元和侯良柱等人出力最多吗?
作为一个监军,王世德最多也就是打打下手。
像什么排兵布阵、上阵杀敌之类的活计,基本都和他沾不上边。
所以对于赵胜的情报,江瀚只能在心里先打了个问号,等日后再留意此人。
“除了黔国公和朝廷流官,云南境内的最大势力,便是土司了。”
“和贵州一样,云南也是土司林立,关系盘根错节。”
“云南明军战力低下,不足为虑,真正需要警惕的,是各地的土司武装。”
“这些土司兵常年居于山林,熟悉地形,悍勇好斗,而且只听土司号令,不尊朝廷法度,是云南地面上的实际战力。”
赵胜详细分说道:
“阿迷州叛乱土司普名声,已经于崇祯七年病逝。”
“但是其妻子万氏,并非寻常女流之辈,她继承了丈夫的部众和地盘,成功掌控了滇南一带。”
“值得注意的是,万氏已经改嫁了蒙自土司沙定洲部,两部土司合而为一,势力大增。”
“这个沙定洲是王弄山土司沙源之子,年轻力壮,虽然表面上仍臣服于沐府,但暗中小动作却越来越多。”
“恐怕时间一久,沙定洲就会生乱。”
“咱们需要密切关注,我认为必要时,王上甚至可以催化、介入此事。”
听完这话,江瀚沉吟片刻:
“这个沙定洲野心不小,同样留不得。”
“你说得有道理,咱们可以利用他的野心,暗中支持他,从而让沙定洲先和明军咬起来。”
赵胜听罢,适时补充道:
“王上高见,但也得注意尺度,免得养虎为患。”
“黔国公一系虽然如今势弱,但还有不少效忠的土司,比如石屏土司龙在田、嶍峨土司王扬祖、宁州土司禄永命、景东土司刁勋等部,也各有实力。”
“此外,还有丽江木氏土司,木氏世代都是明廷忠实的拥趸,实力不容小觑。”
“其家主又号称木天王,主要用兵方向是川西的吐蕃三塘,健塘、巴塘、理塘。”
“总的来说,在巡抚王世德和黔国公府的维系下,云南表面还算平静。”
“虽然其下暗流涌动,但如果我汉军主力大举进兵云南,恐怕这些当地势力,会因为外部压力而重新聚合在一起。”
汇总结束后,赵胜合上了手里册子,退回班列之中。
帐内一时间沉默了,众人都在消化这些信息,思索着如何向云南用兵。
等了半晌,江瀚才终于开口,沉声问道:
“行了,大致情况就是这样了。”
“都说说吧,你们是怎么看的?对于攻取云南,你们有何进兵方略?”
短暂的沉默后,李自成率先出列,抱拳道:
“大王,末将以为,云南局势关键在于沐府威信不足,难以有效统合各方力量。”
“之前赵主事也说了,如果我汉军发兵,原本跃跃欲试的云南各方势力,很可能会联合起来。”
“所以末将以为,当以**分化为主,暗中挑唆土司叛乱,然后趁着明军平叛时,多路并进,速战速决,不给其喘息与联合之机。”
江瀚听罢,点了点头:
“讲具体些。”
“是!”
李自成随即走到舆图前,解释道:
“我军可派出使者,暗中联络心怀异志的沙定洲等人,撺掇其叛乱。”
“等云南官员平叛时,再分三路进兵。”
“第一路为北路主力,由四川叙州南下,行至途中再分两股,一股走金沙江水路,一股沿叙州-乌蒙-东川陆路并进。”
“这一路主力,最终将停在云南曲靖西侧。”
“这条路虽然山高路险,但能出其不意,切断昆明与曲靖之间的联系。”
“末将麾下的兵马,山地作战经验丰富,走这条路应该不成问题。”
见江瀚没什么表示,李自成不由得有些心急,但也只能继续讲解道:
“第二路为东路正兵,由贵州入滇。”
“邵总兵在贵州还留了一部分人马,可以走安顺,走滇黔官道,从东面进攻曲靖。”
“第三路为南路偏师,可作为奇兵。”
“此路或从四川建昌卫南下,进入云南武定、楚雄、大理府一带。
“这支偏师任务并非攻坚,而是扰乱滇南,策应沙定洲、万氏等土司势力活动。”
“这些州府离昆明很近,想必沐府应该会有所动作。”
李自成言罢,帐内众人纷纷点头。
这个法子,不仅考虑到了军事突进,也兼顾了云南当前的**态势。
听起来十分可行。
如果再从川中,点选一些通晓云南风土人情的吏员、行商,想必成功率会很高。
江瀚看着舆图,沉思良久,半晌后才终于点了点头。
见此情形,李自成眼前一亮,有戏!
果不其然,江瀚快步走回了上首,下令道:
“不错,就依闯将所言。”
“以北路为主攻,东路为佯动,南路为奇兵,三路并进,辅以**分化!”
“我军的首要目标,夺取云南东面门户曲靖,随后威逼昆明。”
他随后又看向李自成,
“既然是闯将你提出的方略,那此战就以你部为主攻,回去后你就开始准备,并将详细的进军方案呈上来。”
紧接着,他又看向赵胜:
“你户部准备准备,麾下的商队要加大对云南各方势力的渗透与情报搜集。”
“尤其是各路土司!”
说罢,帐内文武齐声应诺,声震屋瓦。
“臣等遵命!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