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衙大堂内,沈文渊坐在椅中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木案,发出空洞的嗒嗒声。他脑中却在疯狂地计算、推演。
粮食,一切都是粮食。距离秋收还有将近两个月。现在城内的存粮,用一点少一点,但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到秋收。
“田班头。”沈文渊的声音沙哑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冷静,瞬间压过了乡绅的慌乱,“募流民为勇,只是解了壮丁之围。这五百石粮食,才是真正的催命符。”
田修文胸膛起伏,咬牙道:“大人,城内粮食,早已清查管制,便是将你我、将全城百姓的口粮都搜刮起来,也未必够这个数。更何况,若真如此,不出三日,城内必生大乱。”
“所以,不能只盯着城内。”沈文渊的目光投向窗外阴沉的天色,仿佛要穿透城墙,看到外面那片绝望的旷野,“我们要让粮食,从外面来。”
他猛地站起身,走到湖州府地图前,手指重重地点在长兴县的位置,然后向北、向西滑动。
他回头,眼神锐利地扫过赵、钱等人,“赵东家,钱老爷,还有诸位乡绅,此刻已非保全财产之时,而是生死存亡之秋。县衙将以保城安民特别捐之名,向诸位借贷粮草。本官立字据,盖县印,算作官府债务,若度过此劫,必以未来税赋优先偿还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转为冰冷:“若城破,诸位家财尽为贼寇所有,家人性命亦难保全。孰轻孰重,请诸位三思。此事,没有商量余地。”
这话已是赤裸裸的威胁,但在玉石俱焚的现实面前,乡绅们面如死灰,却无人敢再出声反对。这是刮骨疗毒,痛彻骨髓,却或许能续一时之命。
“田班头,此事你派得力之人协助……清点。” 沈文渊的措辞含蓄,但田修文明白,这是要动用武力进行强硬摊派了。
沈文渊的手指移向城外,“我们新募的勇壮,不是用来守空城的。他们要吃饭,就得自己去挣!”
田修文眼睛一亮:“大人的意思是……主动出击?”
“不错!”沈文渊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“城外并非只有待哺的流民,还有盘踞各处的溃兵、土匪!他们抢掠囤积,手中必有粮草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虎口夺食!”
他详细阐述计划:“由你亲自带队,以老弟兄为骨干,率领新募勇壮中最悍勇者,组成一支尖兵。目标,不是漫无目的地剿匪,而是精准打击那些已知的、规模不大的土匪窝点,或是小股溃兵的营地。行动要快、要狠!所得粮草财物,六成按功分赏给参战士卒,四成收归县库!”
“以战养战,驱狼斗虎!” 田修文瞬间领悟了这策略的精髓。这不仅是为了抢粮,更是为了将新军这股危险的力量导向外部,用敌人的血肉来喂养他们,同时也消耗他们的精力,避免其在内部生事。赏格之下,必有勇夫,这些流民为了吃饱饭,会爆发出可怕的战斗力。
沈文渊压低了声音,指着地图上通往府城的方向,“这上缴的五百石粮,我们不能全给好的。将城内筹集到的陈粮、麸皮,乃至……掺入部分沙土杂物,充作大部。好粮,必须留在城里。押运之时,挑选机灵可靠之人,备足银钱,打点催粮官兵。就说路途遭小股流匪袭扰,部分粮草受损,不得已以此充数,恳请上官体谅我等守城之苦。”
这是欺上之罪,风险极大。但事到如今,只能行此险招,争取周转的时间。
城内,田修文派出的民壮配合着脸色铁青的衙役,再次敲响了富户的大门。与上次清查不同,这次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。
哭穷、拖延的效果大减,在明晃晃的刀兵和城破人亡的警告下,一袋袋藏匿较深的粮食被从地窖、夹壁墙里翻了出来。
空气中弥漫着富户的怨毒和普通百姓的惶恐,巡防队的巡逻次数加倍,刀剑出鞘半寸,镇压着任何可能冒头的骚乱。
城外,临时军营。田修文站在一群刚刚吃饱一顿、眼中恢复了些许凶光的流民新兵面前。他没有讲大道理,直接举起一把雪亮的腰刀,指着营外荒野的方向。
“弟兄们!吃饱了吗?”
台下响起杂乱而响亮的回应:“吃饱了!”
“想天天吃饱吗?”
“想!”
“光靠城里那点粥,养不活我们这么多人!粮食在哪里?”田修文声如洪钟,“在那些抢了我们活路、占着粮仓的土匪溃兵手里!跟我走,抢他**!抢到的,六成是你们自己的!敢不敢?”
“敢!敢!敢!” 饥饿和对财富的渴望,瞬间点燃了这群亡命之徒的野性。
第一次出击,选中的目标是一个位于北乡,占据着废弃村落的百人规模土匪团伙。这批土匪是近一两年才集聚在一起的。田修文亲自冲锋,民壮老兄弟为刀锋,新兵们如同饥饿的狼群,红着眼扑了上去。
战斗短暂而残酷。土匪们没想到城内守军敢主动出击,更没想到这群“官兵”如此悍不畏死,溃败很快发生。
当一袋袋粮食、甚至还有几头肥猪被从土匪窝里拖出来时,新兵们发出了野兽般的欢呼。
田修文当场兑现承诺,分发战利品。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粮食,这些新兵对田修文的信服和对这种掠夺方式的认同,达到了顶点。
消息传回,沈文渊看着缴获上来不多的粮食,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。
他清楚,这只是开始。这支军队的胃口会越来越大,而周边的猎物终有穷尽之时。更重要的是,府城那边,危机随时可能降临。
他走到窗边,望着城外新军营地方向升起的缕缕炊烟,粮食的危机,得到了暂时的缓解。再等两月,长兴县就又能活过来了。
粮食,一切都是粮食。距离秋收还有将近两个月。现在城内的存粮,用一点少一点,但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到秋收。
“田班头。”沈文渊的声音沙哑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冷静,瞬间压过了乡绅的慌乱,“募流民为勇,只是解了壮丁之围。这五百石粮食,才是真正的催命符。”
田修文胸膛起伏,咬牙道:“大人,城内粮食,早已清查管制,便是将你我、将全城百姓的口粮都搜刮起来,也未必够这个数。更何况,若真如此,不出三日,城内必生大乱。”
“所以,不能只盯着城内。”沈文渊的目光投向窗外阴沉的天色,仿佛要穿透城墙,看到外面那片绝望的旷野,“我们要让粮食,从外面来。”
他猛地站起身,走到湖州府地图前,手指重重地点在长兴县的位置,然后向北、向西滑动。
他回头,眼神锐利地扫过赵、钱等人,“赵东家,钱老爷,还有诸位乡绅,此刻已非保全财产之时,而是生死存亡之秋。县衙将以保城安民特别捐之名,向诸位借贷粮草。本官立字据,盖县印,算作官府债务,若度过此劫,必以未来税赋优先偿还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转为冰冷:“若城破,诸位家财尽为贼寇所有,家人性命亦难保全。孰轻孰重,请诸位三思。此事,没有商量余地。”
这话已是赤裸裸的威胁,但在玉石俱焚的现实面前,乡绅们面如死灰,却无人敢再出声反对。这是刮骨疗毒,痛彻骨髓,却或许能续一时之命。
“田班头,此事你派得力之人协助……清点。” 沈文渊的措辞含蓄,但田修文明白,这是要动用武力进行强硬摊派了。
沈文渊的手指移向城外,“我们新募的勇壮,不是用来守空城的。他们要吃饭,就得自己去挣!”
田修文眼睛一亮:“大人的意思是……主动出击?”
“不错!”沈文渊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“城外并非只有待哺的流民,还有盘踞各处的溃兵、土匪!他们抢掠囤积,手中必有粮草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虎口夺食!”
他详细阐述计划:“由你亲自带队,以老弟兄为骨干,率领新募勇壮中最悍勇者,组成一支尖兵。目标,不是漫无目的地剿匪,而是精准打击那些已知的、规模不大的土匪窝点,或是小股溃兵的营地。行动要快、要狠!所得粮草财物,六成按功分赏给参战士卒,四成收归县库!”
“以战养战,驱狼斗虎!” 田修文瞬间领悟了这策略的精髓。这不仅是为了抢粮,更是为了将新军这股危险的力量导向外部,用敌人的血肉来喂养他们,同时也消耗他们的精力,避免其在内部生事。赏格之下,必有勇夫,这些流民为了吃饱饭,会爆发出可怕的战斗力。
沈文渊压低了声音,指着地图上通往府城的方向,“这上缴的五百石粮,我们不能全给好的。将城内筹集到的陈粮、麸皮,乃至……掺入部分沙土杂物,充作大部。好粮,必须留在城里。押运之时,挑选机灵可靠之人,备足银钱,打点催粮官兵。就说路途遭小股流匪袭扰,部分粮草受损,不得已以此充数,恳请上官体谅我等守城之苦。”
这是欺上之罪,风险极大。但事到如今,只能行此险招,争取周转的时间。
城内,田修文派出的民壮配合着脸色铁青的衙役,再次敲响了富户的大门。与上次清查不同,这次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。
哭穷、拖延的效果大减,在明晃晃的刀兵和城破人亡的警告下,一袋袋藏匿较深的粮食被从地窖、夹壁墙里翻了出来。
空气中弥漫着富户的怨毒和普通百姓的惶恐,巡防队的巡逻次数加倍,刀剑出鞘半寸,镇压着任何可能冒头的骚乱。
城外,临时军营。田修文站在一群刚刚吃饱一顿、眼中恢复了些许凶光的流民新兵面前。他没有讲大道理,直接举起一把雪亮的腰刀,指着营外荒野的方向。
“弟兄们!吃饱了吗?”
台下响起杂乱而响亮的回应:“吃饱了!”
“想天天吃饱吗?”
“想!”
“光靠城里那点粥,养不活我们这么多人!粮食在哪里?”田修文声如洪钟,“在那些抢了我们活路、占着粮仓的土匪溃兵手里!跟我走,抢他**!抢到的,六成是你们自己的!敢不敢?”
“敢!敢!敢!” 饥饿和对财富的渴望,瞬间点燃了这群亡命之徒的野性。
第一次出击,选中的目标是一个位于北乡,占据着废弃村落的百人规模土匪团伙。这批土匪是近一两年才集聚在一起的。田修文亲自冲锋,民壮老兄弟为刀锋,新兵们如同饥饿的狼群,红着眼扑了上去。
战斗短暂而残酷。土匪们没想到城内守军敢主动出击,更没想到这群“官兵”如此悍不畏死,溃败很快发生。
当一袋袋粮食、甚至还有几头肥猪被从土匪窝里拖出来时,新兵们发出了野兽般的欢呼。
田修文当场兑现承诺,分发战利品。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粮食,这些新兵对田修文的信服和对这种掠夺方式的认同,达到了顶点。
消息传回,沈文渊看着缴获上来不多的粮食,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。
他清楚,这只是开始。这支军队的胃口会越来越大,而周边的猎物终有穷尽之时。更重要的是,府城那边,危机随时可能降临。
他走到窗边,望着城外新军营地方向升起的缕缕炊烟,粮食的危机,得到了暂时的缓解。再等两月,长兴县就又能活过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