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衙书房,烛火摇曳。沈文渊手中的笔,重于千钧。笔尖蘸饱了墨,却悬在湖州府特制的公文纸上,久久未能落下。
“大人……”田修文的声音在门口响起,带着一丝夜风的寒意。
他快步走进,掩上门,低声道:“我回了趟箬溪村,那小郎中……听了咱们的打算,起初吓了一跳,但最后还是给了个方子。说是几种山里常见的草药,混在草料里,牲口吃了会精神萎靡、腹泻无力,但药性温和,停药休养几日便能恢复,不伤根本。”
沈文渊抬起头,眼中布满了血丝,声音沙哑:“可靠吗?”
田修文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:“那小郎中是我外甥女。她已配好了药,剂量也交代清楚了。”
田修文顿了顿,赶紧补充道,“她也说,此举有伤天和,但……但为了保住那些牲口的命,为了不让百姓立刻造反,或许是……两害相权取其轻。”
“难为这孩子了……她心怀仁术,如今却要行此权宜之计,心中定然煎熬。请你告诉她,她今日之过,我沈文渊将一力承担,所有罪孽由我背负。他日若天下清明,我定当亲往致谢。”沈文渊恳切道。
“开始办吧。”他终于下令,声音低沉却坚定,“挑选那些最老最弱的牲口,用药务必小心,绝不可致死。登记造册之事,你亲自带可靠的人去,就说县衙要普查疫病,准备统一施药救治,稳住人心。”
“属下明白!”田修文抱拳,转身欲走。
“修文,”沈文渊叫住他,目光复杂,“此事若成,你我或可暂保一时。若败……你便带着手下弟兄,寻机突围吧,不必陪我送死。”
田修文身形一顿,没有回头,只是重重地说:“大人在哪,属下在哪。这长兴县,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。”说完,他大步流星地融入夜色。
接下来的两天,长兴县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。胥吏们挨家挨户登记牲口,语气严肃地询问有无“精神不振、食欲不佳、行走无力”的症状,并暗示可能是北边传来的疫病。
与此同时,几头本就奄奄一息的老牛和瘦驴,在被喂食了特殊草料后,果然变得更加萎靡,甚至当众拉稀,引得主人哭天抢地,更坐实了“瘟疫”的传言。
恐慌在民间悄然蔓延,但奇怪的是,这种对疫病的恐惧,反而暂时压制了对官府征调牲口的直接愤怒,人们更担心的是自家的命根子会不会病死,而不是被抢走。
沈文渊利用这两天时间,字斟句酌,终于写完了那封给湖州府的呈文。文中,他极力渲染了“纸马瘟”的诡异和可怕,牲口无端失力无法服役,更恐大面积死亡危及来年春耕。
他将长兴县描绘成一个被天灾和兵煞双重打击的绝地,言辞恳切,甚至带着几分绝望的哭诉,请求府城不仅豁免征调,还能拨下钱粮药材以救耕畜。
公文被快马送出的那一刻,沈文渊感觉自己的魂魄也仿佛被抽走了一半。他瘫坐在椅中,等待着命运的审判。
他知道,湖州府绝不会轻易相信,更大的风暴,很可能以一名前来核查的巡检官员的形式,即将降临。
然而,历史的洪流,往往比官场的倾轧更加莫测。
就在沈文渊的公文送出后的第四天下午,天色阴沉,仿佛酝酿着一场暴雨。一骑快马,风驰电掣般冲入长兴县残破的城门,马上骑士背插三根表示十万火急的红色翎毛,浑身被汗水湿透,却毫不停歇,直冲县衙而去。
“八百里加急!江宁府军报!闲人避让!”骑士的嘶吼声撕裂了县城压抑的空气。
县衙内,沈文渊和田修文正在商议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府城巡检,闻声俱是心头一震,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们。
骑士滚鞍下马,几乎是被田修文搀扶着撞进了大堂。他顾不上礼节,将一封火漆密封的沉重军报高高举起:“湖州府转江宁府急令!长兴县令沈文渊接令!”
沈文渊深吸一口气,上前郑重接过,亲手拆开火漆。他只看了几行,脸色就瞬间变得惨白,拿着公文的手抑制不住地剧烈颤抖起来。
田修文心中焦急,忍不住低声问:“大人,怎么了?”
沈文渊没有回答,而是将军报递给了他,自己则踉跄一步,扶住了旁边的柱子,才勉强站稳。
田修文迅速浏览,越看脸色越是铁青,额头青筋暴起。军报上的字句,如同冰锥,刺入他的眼底:
“金虏东路大军已破真定府,兵锋直指河北京畿,汴京再度告急!陛下诏令天下兵马勤王!江宁府为东南屏藩,即刻起征调两浙、江东诸路所有可用兵员、粮草、军械,火速北上驰援,巩固江淮防线!此乃国战,关乎社稷存亡!着令湖州府并所辖诸县,原有一切地方征调计划即刻废止,所有资源,优先保障勤王大军!限尔等于接令之日起,即刻筹备,听候调遣!贻误者,立斩不赦!”
大堂内死一般寂静。那封之前让他们如坐针毡的府城征调令,在这封勤王令面前,顿时变成了一张可笑的废纸!
“取……取消了……”田修文喃喃自语,一种劫后余生的虚脱感混杂着面对更大灾难的茫然。他们苦心孤诣筹划的“纸马瘟”骗局,竟然以这样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,失去了被追究的意义。
沈文渊缓缓直起身,脸上没有丝毫喜悦,只有无尽的疲惫和更深重的忧虑。
“取消了……”他声音低沉,如同梦呓,“可我们……能等到勤王大军凯旋的那一天吗?”
“大人……”田修文的声音在门口响起,带着一丝夜风的寒意。
他快步走进,掩上门,低声道:“我回了趟箬溪村,那小郎中……听了咱们的打算,起初吓了一跳,但最后还是给了个方子。说是几种山里常见的草药,混在草料里,牲口吃了会精神萎靡、腹泻无力,但药性温和,停药休养几日便能恢复,不伤根本。”
沈文渊抬起头,眼中布满了血丝,声音沙哑:“可靠吗?”
田修文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:“那小郎中是我外甥女。她已配好了药,剂量也交代清楚了。”
田修文顿了顿,赶紧补充道,“她也说,此举有伤天和,但……但为了保住那些牲口的命,为了不让百姓立刻造反,或许是……两害相权取其轻。”
“难为这孩子了……她心怀仁术,如今却要行此权宜之计,心中定然煎熬。请你告诉她,她今日之过,我沈文渊将一力承担,所有罪孽由我背负。他日若天下清明,我定当亲往致谢。”沈文渊恳切道。
“开始办吧。”他终于下令,声音低沉却坚定,“挑选那些最老最弱的牲口,用药务必小心,绝不可致死。登记造册之事,你亲自带可靠的人去,就说县衙要普查疫病,准备统一施药救治,稳住人心。”
“属下明白!”田修文抱拳,转身欲走。
“修文,”沈文渊叫住他,目光复杂,“此事若成,你我或可暂保一时。若败……你便带着手下弟兄,寻机突围吧,不必陪我送死。”
田修文身形一顿,没有回头,只是重重地说:“大人在哪,属下在哪。这长兴县,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。”说完,他大步流星地融入夜色。
接下来的两天,长兴县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。胥吏们挨家挨户登记牲口,语气严肃地询问有无“精神不振、食欲不佳、行走无力”的症状,并暗示可能是北边传来的疫病。
与此同时,几头本就奄奄一息的老牛和瘦驴,在被喂食了特殊草料后,果然变得更加萎靡,甚至当众拉稀,引得主人哭天抢地,更坐实了“瘟疫”的传言。
恐慌在民间悄然蔓延,但奇怪的是,这种对疫病的恐惧,反而暂时压制了对官府征调牲口的直接愤怒,人们更担心的是自家的命根子会不会病死,而不是被抢走。
沈文渊利用这两天时间,字斟句酌,终于写完了那封给湖州府的呈文。文中,他极力渲染了“纸马瘟”的诡异和可怕,牲口无端失力无法服役,更恐大面积死亡危及来年春耕。
他将长兴县描绘成一个被天灾和兵煞双重打击的绝地,言辞恳切,甚至带着几分绝望的哭诉,请求府城不仅豁免征调,还能拨下钱粮药材以救耕畜。
公文被快马送出的那一刻,沈文渊感觉自己的魂魄也仿佛被抽走了一半。他瘫坐在椅中,等待着命运的审判。
他知道,湖州府绝不会轻易相信,更大的风暴,很可能以一名前来核查的巡检官员的形式,即将降临。
然而,历史的洪流,往往比官场的倾轧更加莫测。
就在沈文渊的公文送出后的第四天下午,天色阴沉,仿佛酝酿着一场暴雨。一骑快马,风驰电掣般冲入长兴县残破的城门,马上骑士背插三根表示十万火急的红色翎毛,浑身被汗水湿透,却毫不停歇,直冲县衙而去。
“八百里加急!江宁府军报!闲人避让!”骑士的嘶吼声撕裂了县城压抑的空气。
县衙内,沈文渊和田修文正在商议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府城巡检,闻声俱是心头一震,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们。
骑士滚鞍下马,几乎是被田修文搀扶着撞进了大堂。他顾不上礼节,将一封火漆密封的沉重军报高高举起:“湖州府转江宁府急令!长兴县令沈文渊接令!”
沈文渊深吸一口气,上前郑重接过,亲手拆开火漆。他只看了几行,脸色就瞬间变得惨白,拿着公文的手抑制不住地剧烈颤抖起来。
田修文心中焦急,忍不住低声问:“大人,怎么了?”
沈文渊没有回答,而是将军报递给了他,自己则踉跄一步,扶住了旁边的柱子,才勉强站稳。
田修文迅速浏览,越看脸色越是铁青,额头青筋暴起。军报上的字句,如同冰锥,刺入他的眼底:
“金虏东路大军已破真定府,兵锋直指河北京畿,汴京再度告急!陛下诏令天下兵马勤王!江宁府为东南屏藩,即刻起征调两浙、江东诸路所有可用兵员、粮草、军械,火速北上驰援,巩固江淮防线!此乃国战,关乎社稷存亡!着令湖州府并所辖诸县,原有一切地方征调计划即刻废止,所有资源,优先保障勤王大军!限尔等于接令之日起,即刻筹备,听候调遣!贻误者,立斩不赦!”
大堂内死一般寂静。那封之前让他们如坐针毡的府城征调令,在这封勤王令面前,顿时变成了一张可笑的废纸!
“取……取消了……”田修文喃喃自语,一种劫后余生的虚脱感混杂着面对更大灾难的茫然。他们苦心孤诣筹划的“纸马瘟”骗局,竟然以这样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,失去了被追究的意义。
沈文渊缓缓直起身,脸上没有丝毫喜悦,只有无尽的疲惫和更深重的忧虑。
“取消了……”他声音低沉,如同梦呓,“可我们……能等到勤王大军凯旋的那一天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