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文渊已从最初的震撼中恢复过来,他走到窗前,望着灰蒙蒙的天空,声音低沉而清晰:“这勤王令,是要我们准备好,随时为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殉葬。”
田修文沉默片刻,问道:“那我们该如何应对?这军令虽未直接征调我们,但听候调遣,优先保障,便是悬在头顶的利剑。若江宁府或溃败下来的官兵途经此地,强行索要粮草兵员,我们给是不给?”
“给?我们拿什么给?”沈文渊猛地转身,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,“城内这点存粮,是我们的命!给了,长兴县立时便**间地狱!不给……便是抗旨不遵,同样是死路一条!”
他快步走回案前,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长兴县的位置:“修文,我们必须自救!而且要更快,更狠!”
“接下来长兴县必须展现出一种残破不堪、自顾不暇的凄惨景象。城墙的加固工程转入地下,只在城内侧加厚,新军的训练尽量低调,避免旌旗招展。”
沈文渊甚至打算,必要时在城外故意留下一些被“劫掠”过的破败痕迹,以示此地无利可图。
他指着地图继续道:“勤王令意味着北方战乱加剧,会有更多的溃兵、流匪像无头苍蝇一样南窜。田修文你的新军必须抓住这个机会,以更主动、更凶狠的姿态出击,清剿周边威胁,掠夺物资。目标不再仅仅是粮食,更要包括武器、盔甲、布匹、药材一切有用的战略物资。这支军队必须在真正的风暴来临前,淬炼成一把能伤人的利器。你可明白?”
田修文立刻站好高声回答:“明白!”说完就去安排接下来的事。
沈文渊还派出几个机灵可靠的胥吏和民壮,假扮流民,向北、向西渗透,不惜重金收买消息。他们要了解朝廷官军的真实战况,了解金军的推进速度,了解周边州县的情况。信息,是在乱世中做出正确判断的唯一依据。
最后沈文渊召集了城内所有有头脸的人物,包括那些心怀怨怼的乡绅。这次,他没有威胁,而是坦诚了勤王令的内容和当前危如累卵的局势。
“诸位,”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悲壮的平静,“汴京告急,国难当头。长兴县虽小,亦是国之疆土。然我等若此刻将最后的口粮、最后的壮丁送出去,不过是杯水车薪,徒然让本县百姓饿死,让此地成为无人防守的空城,最终便宜了流寇甚至……金军骑兵!”
他环视众人,目光灼灼:“当下之计,唯有坚守。守住长兴县,就是为江南保留一丝元气,就是为可能南巡的朝廷保留一个据点。我等在此所做一切,非为自私,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策。望诸位勠力同心,共渡此劫!若城破,沈某必先诸位而死。”
这番半真半假、将地方自保与忠君爱国巧妙捆绑的说辞,加上国难带来的同仇敌忾之情,竟暂时压下了内部的纷争。富户们虽然肉疼,但也明白,此刻再内斗,大家都得死。
数日后,城外十里,无名河谷。
田修文身披一副刚刚缴获的还带着血污的皮甲,伏在草丛后。他身后,是三百多名屏息凝神的新军士卒。他们的目标是一股约两百人的溃兵,据探子报,这群人装备不错,但纪律涣散。
战斗在午后爆发。田修文一马当先,新军士卒们红着眼,如同饥饿的狼群扑向猎物。战斗比预想中激烈,溃兵为求生路,抵抗顽强。刀剑碰撞声、嘶吼声、惨叫声响彻河谷。
最终,凭借着人数优势和田修文不要命的冲杀,溃兵被击溃。战场上留下了几十具尸体和满地狼藉的辎重。
清点战利品时,新军士卒们发出了压抑的欢呼。制式的刀枪、几十副还算完整的皮甲、几匹瘦骨嶙峋却还能驮物的战马,更重要的是,还有十几袋未曾开封的粮食。
然而,田修文也注意到,几个原先是溃兵头目、后来被招募的小头领,正眼神炽热地盯着那几副最好的铁甲和战马,彼此间交换着晦暗不明的目光。利益的诱惑,内部隐隐出现了争权夺利的苗头。
又一日,长兴县城下。
一队约五十人的骑兵,盔歪甲斜,打着一种模糊不清的将领旗号,冲到护城河边。为首的头领满脸横肉,用马鞭指着城头叫嚣:
“城里的人听着!俺们是北边王都监麾下,要去江宁府勤王,快开城门,让弟兄们进去歇歇脚,补充粮草!”
沈文渊站在垛口后,冷静地观察着。这些人虽然狼狈,但眼神中的贪婪和凶戾丝毫不加掩饰。他示意田修文回应。
田修文高喊:“贵部辛苦!只是县城狭小,粮草奇缺,更有疫病流传,实不敢迎客入城,我等愿奉上十石粮食,略表心意,还请贵部继续南下。”
那头领顿时暴怒:“十石?打发叫花子吗?再不开门,休怪老子不客气!”说着竟指挥手下做出冲击城门的姿态。
“弓箭手!”田修文厉声大喝。城墙上瞬间冒出数十名弓弩手,冰冷的箭镞对准了下方的骑兵。民壮们也举起沉重的擂木滚石。
看到城上戒备森严,那头领咒骂了几句,最终还是不甘地接受了那十石掺了麸皮的陈粮,骂骂咧咧地向南而去。沈文渊望着他们卷起的尘土,脸色凝重。这种规模的骚扰,日后只怕会层出不穷。
派出的探子陆续带回破碎而惊人的消息:
“大人!不好了!听说汴京……汴京被围得铁桶一般!”
“北面来的流民说,金兵不是人,是修罗恶鬼,见城就屠!”
“湖州府那边也在紧急备战,听说有大官的家眷已经开始往南边跑了。”
各种真伪难辨的消息在城内传播,恐慌再次蔓延。沈文渊下令巡防队严厉弹压散布恐慌者,同时让胥吏有意引导舆论,强调长兴县城高池深,准备充分,只要坚守,必有生机。
田修文沉默片刻,问道:“那我们该如何应对?这军令虽未直接征调我们,但听候调遣,优先保障,便是悬在头顶的利剑。若江宁府或溃败下来的官兵途经此地,强行索要粮草兵员,我们给是不给?”
“给?我们拿什么给?”沈文渊猛地转身,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,“城内这点存粮,是我们的命!给了,长兴县立时便**间地狱!不给……便是抗旨不遵,同样是死路一条!”
他快步走回案前,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长兴县的位置:“修文,我们必须自救!而且要更快,更狠!”
“接下来长兴县必须展现出一种残破不堪、自顾不暇的凄惨景象。城墙的加固工程转入地下,只在城内侧加厚,新军的训练尽量低调,避免旌旗招展。”
沈文渊甚至打算,必要时在城外故意留下一些被“劫掠”过的破败痕迹,以示此地无利可图。
他指着地图继续道:“勤王令意味着北方战乱加剧,会有更多的溃兵、流匪像无头苍蝇一样南窜。田修文你的新军必须抓住这个机会,以更主动、更凶狠的姿态出击,清剿周边威胁,掠夺物资。目标不再仅仅是粮食,更要包括武器、盔甲、布匹、药材一切有用的战略物资。这支军队必须在真正的风暴来临前,淬炼成一把能伤人的利器。你可明白?”
田修文立刻站好高声回答:“明白!”说完就去安排接下来的事。
沈文渊还派出几个机灵可靠的胥吏和民壮,假扮流民,向北、向西渗透,不惜重金收买消息。他们要了解朝廷官军的真实战况,了解金军的推进速度,了解周边州县的情况。信息,是在乱世中做出正确判断的唯一依据。
最后沈文渊召集了城内所有有头脸的人物,包括那些心怀怨怼的乡绅。这次,他没有威胁,而是坦诚了勤王令的内容和当前危如累卵的局势。
“诸位,”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悲壮的平静,“汴京告急,国难当头。长兴县虽小,亦是国之疆土。然我等若此刻将最后的口粮、最后的壮丁送出去,不过是杯水车薪,徒然让本县百姓饿死,让此地成为无人防守的空城,最终便宜了流寇甚至……金军骑兵!”
他环视众人,目光灼灼:“当下之计,唯有坚守。守住长兴县,就是为江南保留一丝元气,就是为可能南巡的朝廷保留一个据点。我等在此所做一切,非为自私,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策。望诸位勠力同心,共渡此劫!若城破,沈某必先诸位而死。”
这番半真半假、将地方自保与忠君爱国巧妙捆绑的说辞,加上国难带来的同仇敌忾之情,竟暂时压下了内部的纷争。富户们虽然肉疼,但也明白,此刻再内斗,大家都得死。
数日后,城外十里,无名河谷。
田修文身披一副刚刚缴获的还带着血污的皮甲,伏在草丛后。他身后,是三百多名屏息凝神的新军士卒。他们的目标是一股约两百人的溃兵,据探子报,这群人装备不错,但纪律涣散。
战斗在午后爆发。田修文一马当先,新军士卒们红着眼,如同饥饿的狼群扑向猎物。战斗比预想中激烈,溃兵为求生路,抵抗顽强。刀剑碰撞声、嘶吼声、惨叫声响彻河谷。
最终,凭借着人数优势和田修文不要命的冲杀,溃兵被击溃。战场上留下了几十具尸体和满地狼藉的辎重。
清点战利品时,新军士卒们发出了压抑的欢呼。制式的刀枪、几十副还算完整的皮甲、几匹瘦骨嶙峋却还能驮物的战马,更重要的是,还有十几袋未曾开封的粮食。
然而,田修文也注意到,几个原先是溃兵头目、后来被招募的小头领,正眼神炽热地盯着那几副最好的铁甲和战马,彼此间交换着晦暗不明的目光。利益的诱惑,内部隐隐出现了争权夺利的苗头。
又一日,长兴县城下。
一队约五十人的骑兵,盔歪甲斜,打着一种模糊不清的将领旗号,冲到护城河边。为首的头领满脸横肉,用马鞭指着城头叫嚣:
“城里的人听着!俺们是北边王都监麾下,要去江宁府勤王,快开城门,让弟兄们进去歇歇脚,补充粮草!”
沈文渊站在垛口后,冷静地观察着。这些人虽然狼狈,但眼神中的贪婪和凶戾丝毫不加掩饰。他示意田修文回应。
田修文高喊:“贵部辛苦!只是县城狭小,粮草奇缺,更有疫病流传,实不敢迎客入城,我等愿奉上十石粮食,略表心意,还请贵部继续南下。”
那头领顿时暴怒:“十石?打发叫花子吗?再不开门,休怪老子不客气!”说着竟指挥手下做出冲击城门的姿态。
“弓箭手!”田修文厉声大喝。城墙上瞬间冒出数十名弓弩手,冰冷的箭镞对准了下方的骑兵。民壮们也举起沉重的擂木滚石。
看到城上戒备森严,那头领咒骂了几句,最终还是不甘地接受了那十石掺了麸皮的陈粮,骂骂咧咧地向南而去。沈文渊望着他们卷起的尘土,脸色凝重。这种规模的骚扰,日后只怕会层出不穷。
派出的探子陆续带回破碎而惊人的消息:
“大人!不好了!听说汴京……汴京被围得铁桶一般!”
“北面来的流民说,金兵不是人,是修罗恶鬼,见城就屠!”
“湖州府那边也在紧急备战,听说有大官的家眷已经开始往南边跑了。”
各种真伪难辨的消息在城内传播,恐慌再次蔓延。沈文渊下令巡防队严厉弹压散布恐慌者,同时让胥吏有意引导舆论,强调长兴县城高池深,准备充分,只要坚守,必有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