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六章 京城再震,君臣的棋局

  京城,紫禁城。

  乾清宫的暖阁里,烧着上好的银丝碳,温暖如春。但永乐皇帝朱棣,却觉得浑身发冷。

  他的面前,摆着两样东西。

  一封,是威远侯林远,从八百里加急送来的,请罪奏折。

  另一件,是一个巨大的,散发着刺鼻石灰味的木盒。

  王瑾,已经回来了三天。

  他带回来的,林远那份“三难”奏折,已经在朝堂上,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  文官们,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,一个个跳出来,声嘶力竭地弹劾林远拥兵自重,要挟君父。

  武将们,则大多沉默不语,眼神复杂。他们嫉妒林远的功劳,但更清楚,林远说的那些“难处”,是实实在在的。换了他们任何一个人,都收拾不了那个烂摊子。

  朱棣,烦躁了好几天。

  他感觉自己,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,推着往前走。他想停,却停不下来。他想换个方向,却发现,所有的路,都被堵死了。

  他还没想好,该怎么回复林远。

  第二份“大礼”,就送到了。

  当那只沉重的木盒,被两名锦衣卫,抬进乾清宫时,整个暖阁的空气,都仿佛凝固了。

  “打开。”朱棣的声音,听不出喜怒。

  王瑾哆嗦了一下,亲自上前,揭开了盒盖。

  一股浓烈的,混杂着石灰和血腥的恶臭,瞬间,弥漫开来。

  盒子里,满满当当地,码着一颗颗,经过处理,却依然面目狰狞的人头。

  每一个,都双目圆睁,死不瞑目。

  饶是朱棣这样,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马上皇帝,看到这满满一盒的人头,眼皮,也忍不住,跳了一下。

  他拿起了那份,放在人头上面的奏折。

  奏折上的字,写得龙飞凤舞,力透纸背。

  内容,却让朱棣的呼吸,越来越粗重。

  “……瓦剌贼酋,狼子野心,亡我之心不死!竟于昨夜,煽动余孽,公然叛乱……”

  “……臣,为保边疆安稳,为护我大明将士性命,迫不得已,下令平叛……”

  “……此,皆因臣,无能……臣,罪该万死!”

  “……恳请圣上,再给臣,三个月的时间!臣,必将,为我大明,打造一个,永不反叛的,新草原!”

  “若,三个月后,草原再有,一丝一毫的,动|乱。臣,愿,提头来见!”

  看完奏折,朱棣,久久没有说话。

  他只是,死死地,盯着那盒人头。

  暖阁里,安静得,能听到,所有人心跳的声音。

  太子朱高炽,站在一旁,肥胖的脸上,满是汗水。他不敢看那盒子,只是低着头,小声说道:“父皇,这个林远……行事,太过酷烈。如此屠戮降俘,有伤天和,恐……恐非国家之福啊。”

  他是个仁厚的人,他实在,看不惯这种血腥的手段。

  “酷烈?”朱棣,冷笑了一声。

  他转过头,看着自己的这个大儿子,眼神里,带着一丝失望。

  “当年,太|祖爷,杀胡惟庸,杀蓝玉,牵连数万人,血流成河,酷不酷烈?”

  “当年,朕,靖难之时,从北平,一路打到南京,战死的军民,何止十万?酷不酷烈?”

  “对敌人仁慈,就是对自己残忍!这个道理,你什么时候,才能懂!”

  朱棣的声音,陡然拔高,吓得朱高炽,身子一颤,不敢再说话了。

  站在另一边的汉王朱高煦,眼中,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
  他走上前,对着朱棣,一抱拳,大声说道:“父皇!儿臣以为,威远侯,做得对!做得好!”

  “对付这些草原蛮子,就不能心慈手软!就得用雷霆手段,把他们,彻底打怕!打服!”

  “父皇您看,林远,虽然杀了些人,但,也给您,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!他奏折里说了,草原之事,千头万绪,非一日之功。他要三个月,平定草原,还立下了军令状!这等忠心,这等魄力,亘古罕有啊!”

  “父皇,儿臣恳请,准了威远侯!让他,放开手脚,去干!等他,把草原,彻底给咱们大明,打下来。到时候,您再把他,召回京城,给他加官进爵,封他个国公!他,还能不感恩戴德吗?”

  朱高煦的话,说得,慷慨激昂。

  但朱棣,只是,冷冷地,瞥了他一眼。

  “你懂什么?”

  朱棣的心里,跟明镜似的。

  他这个二儿子,满脑子,都是打打杀杀。他只看到了,林远立下的功劳,却没看到,林远那份奏折背后,隐藏的,更深的东西。

  什么“叛乱”,什么“迫不得已”。

  朱棣,一个字,都不信!

  这分明,就是林远,自导自演的一出戏!

  他,用这几十颗瓦剌贵族的人头,在告诉自己:你看,草原,很乱!那些人,不老实!除了我,谁也镇不住他们!

  然后,他又立下军令状,把自己的脑袋,都押了上来。

  这又是在告诉自己:父皇,您看,我多忠心!我把命,都交到您手里了!您,还有什么,不放心的?

  好一招,以退为进!

  好一个,林远!

  朱棣,感觉自己的胸口,堵得慌。

  他发现,自己,又一次,被这个年轻人,逼到了墙角。

  同意?

  那就等于,承认了,自己,离不开他。承认了,自己,拿他没办法。这三个月里,天知道,他会在草原上,搞出什么更大的动静来。

  不同意?

  怎么不同意?

  林远,把话,说得这么漂亮。又是请罪,又是立军令状。自己,要是强行,把他召回来,万一,草原,真的乱了。这个责任,谁来背?

  难道,让自己,再组织一次,几十万人的大军,御驾亲征吗?

  国库,还撑得住吗?

  自己,这把老骨头,还撑得住吗?

  朱棣,闭上了眼睛,深深地,吸了一口气。

  他感觉,自己,像是,在和一个,看不见的对手,下棋。

  每一步,都被对方,算得死死的。

  自己,每走一步,都掉进对方,早就挖好的坑里。

  这种感觉,让他,无比的憋屈,和愤怒!

  许久。

  他,睁开了眼睛。

  那双,曾经,让无数敌人,闻风丧胆的眼睛里,此刻,却充满了,深深的疲惫。

  “传朕旨意。”

  他的声音,沙哑,而又无力。

  “准奏。”

  “告诉林远,朕,等他三个月。”

  “三个月后,朕,要看到一个,朕想要的,草原。”

  王瑾和朱高炽,都松了一口气。

  只有朱高煦,撇了撇嘴,似乎,有些失望。

  朱棣,没有再看他们。

  他的目光,再次,落在了那份奏折上。

  他伸出手,轻轻地,**着,奏折上,“提头来见”那四个字。

  “林远啊,林远……”

  “你,最好,别让朕失望。”

  “也最好,别逼朕……对你,动刀子。”

  他的声音,很轻,轻得,只有他自己,能听见。

  一股,比暖阁里的炭火,更炽热,也比窗外的寒风,更冰冷的杀意,在他的眼底,一闪而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