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苏映雪吃得尤为尽兴,她用餐巾擦了擦嘴角,意犹未尽地说:“多谢你的款待。等这个月发了菜油票,我再做炸臭豆腐请你吃。”
她身兼数职,每月的各项补助都相当优厚,偶尔解解馋还是没问题的。
简单收拾过后,苏映雪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一本薄薄的书册,封面和内页全是英文。
齐卫东投去不解的目光,她见状,笑着解释说:“这是一本《植物杂交实验》的论文,我托在港岛的亲戚帮忙买来寄过来的。”
刘云芳刚放下饭盒,闻言好奇地插话道:“映雪,你说的那个亲戚,莫不是咱们左派长城影业的那个演员石惠?”
“就是她。”苏映雪含笑点头。
齐卫东对港岛的长城影业有所耳闻,知道它与内地的联系很深,在六十年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。
至于石惠,他前世也听说过,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爱国艺人。
不过眼下,比起遥远的港岛明星,齐卫东对那本论文更感兴趣,他试探着问道:“作者是孟德尔吧?”
苏映雪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既震惊又欣喜:“你……你是怎么知道孟德尔的?”
齐卫东笑了笑,给出了一个准备好的答案:“以前在部队学俄语的时候,在一份俄文资料上看到过。”
“孟德尔被苏联的李森科批判得很厉害,我记性好,就留下了印象。”
这并非完全是托词,他的前身确实接触过这些资料。
李森科主义在五十年代的苏联,尤其是在农业科学界,几乎是一面不容置疑的旗帜。
当然,在齐卫东的后世记忆里,这位李森科是个更擅长**投机的学者,科研水平则乏善可陈。
苏映雪仿佛一下找到了知己,情绪激动起来,带着几分愤慨倾诉道:“没错,就是那个李森科!他把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全盘否定,斥为歪理邪说。”
“过去我们一度盲目地学习苏联,这个影响直到现在都还在。”
“很多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,依然把李森科那套当成金科玉律,而孟德尔的理论却被彻底边缘化,甚至被打上了‘资产阶级伪科学’的标签。这太荒谬了。”
这胆识不一般啊!
齐卫东心中暗自佩服。
也就是在眼下这个特殊的时期,这话要是早几年或者晚几年说,都可能会招来天大的麻烦。
“教员教导我们,实践出真知。苏同志,你这本关于杂交实验的书,能不能给我讲讲里面的理论?”齐卫东被勾起了兴趣。
他上辈子学过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早就还给老师了,只依稀记得偶像袁老的传记里提过,正是通过无数次的水稻杂交,才验证了孟德尔的理论。
齐卫东希望能借此机会,为这个时代的科研先行者们点亮一盏灯,让他们少走些弯路。
“好啊!我边看边说给你听。”苏映雪的眼睛笑得像两弯新月,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。
老旧的绿皮火车在铁轨上发出沉重的喘息,窗外的平原早已被连绵起伏、云雾缭绕的群山所取代。
清晨时分,齐卫东习惯性地扫了一眼自己的情报面板。
【一级情报剩余:9】
出发至今已是第六天,这趟押运任务除了漫长枯燥,倒也波澜不惊。
云山,终于要到了。
就在他出神的片刻,窗外的景致骤然一变,一座县城的轮廓在远方的晨雾中浮现。
又过了十几分钟,车厢前方传来了乘务员的呼喊:
“前方到站,云山站!”
齐卫东凝视着窗外,这里号称县城,景象却比他记忆中后世最穷困的山沟沟还要落后。
贫穷,是这里最直观的标签。
放眼望去,多是壮族特色的干栏式民居,以木头和竹子为主要建材,砖石结构寥寥无几。
火车站台内外,全是坑洼不平的土路,车马走过,便扬起漫天尘土。
路上的行人,即便是在冬季,脚上也多是草鞋,甚至有孩童光着身子在寒风中跑动。
幸好苏映雪提过,此地气候宜人,冬暖夏凉,眼下的气温也有六七度。
火车准时停稳。
陈明睿和老邢表情凝重,荷枪实弹地守在装载钾肥的铁箱两侧。
齐卫东整理了一下衣衫,大步流星地走向前节车厢,与早已等候在此的乘务长一同下车。
他的视线快速扫过站台。
这里的运输主力是套着板车的毛驴,自行车都算稀罕物,至于汽车,整个站台仅有一辆。
那是一辆军绿色的解放牌卡车,车漆剥落,铁锈斑驳,显然饱经风霜。
它静静地停在一面写着“鼓足干劲”的标语墙下。
车旁站着三名持枪的战士,为首那人高举一块木牌,上书:热烈欢迎沪城农科院同志。
齐卫东迈步上前,出示了自己的证件。
对面那个面庞刻满风霜的汉子利落地回了个军礼,声音洪亮:“齐卫东同志,你好!我是药用植物研究站保卫科长,谢宏伟。”
齐卫东还了一礼,压低声音报出暗号:“肝胆。”
“卫国。”谢宏伟对上了电报里的口令。
暗号无误,齐卫东便领着谢宏伟上了车。
谢宏伟仔细核对了铁箱上的铅封编号,又检查了钾肥包装袋的火漆封口,确认一切完好无损。
随后,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,齐卫东的押运任务至此圆满结束。
药用植物研究所与三七种植基地紧挨着。
齐卫东这才明白刘云芳为何说云山州的条件会更艰苦。
从车站到目的地,全是崎岖的山路。
一行人挤上谢宏伟那辆破旧的解放卡车,在剧烈的颠簸中,感觉像是逃难一般,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此行的终点——东华镇。
镇上的东华公社招待所里,齐卫东被一路的折腾耗尽了力气,倒头便睡,直到天色昏暗才醒来。
招待所也是干栏式的木楼,他推**门走下楼,却不见苏映雪等人的踪影。
找人打听了一圈,才知道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去了三七种植基地。
腹中饥饿难耐,齐卫东也懒得再去找他们,便拿着谢宏伟帮忙换好的招待所粮票,径直走向食堂,打算先填饱肚子。
他打量着四周,这招待所的条件,恐怕还比不上他老家的茅草屋。
苏映雪吃得尤为尽兴,她用餐巾擦了擦嘴角,意犹未尽地说:“多谢你的款待。等这个月发了菜油票,我再做炸臭豆腐请你吃。”
她身兼数职,每月的各项补助都相当优厚,偶尔解解馋还是没问题的。
简单收拾过后,苏映雪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一本薄薄的书册,封面和内页全是英文。
齐卫东投去不解的目光,她见状,笑着解释说:“这是一本《植物杂交实验》的论文,我托在港岛的亲戚帮忙买来寄过来的。”
刘云芳刚放下饭盒,闻言好奇地插话道:“映雪,你说的那个亲戚,莫不是咱们左派长城影业的那个演员石惠?”
“就是她。”苏映雪含笑点头。
齐卫东对港岛的长城影业有所耳闻,知道它与内地的联系很深,在六十年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。
至于石惠,他前世也听说过,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爱国艺人。
不过眼下,比起遥远的港岛明星,齐卫东对那本论文更感兴趣,他试探着问道:“作者是孟德尔吧?”
苏映雪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既震惊又欣喜:“你……你是怎么知道孟德尔的?”
齐卫东笑了笑,给出了一个准备好的答案:“以前在部队学俄语的时候,在一份俄文资料上看到过。”
“孟德尔被苏联的李森科批判得很厉害,我记性好,就留下了印象。”
这并非完全是托词,他的前身确实接触过这些资料。
李森科主义在五十年代的苏联,尤其是在农业科学界,几乎是一面不容置疑的旗帜。
当然,在齐卫东的后世记忆里,这位李森科是个更擅长**投机的学者,科研水平则乏善可陈。
苏映雪仿佛一下找到了知己,情绪激动起来,带着几分愤慨倾诉道:“没错,就是那个李森科!他把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全盘否定,斥为歪理邪说。”
“过去我们一度盲目地学习苏联,这个影响直到现在都还在。”
“很多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,依然把李森科那套当成金科玉律,而孟德尔的理论却被彻底边缘化,甚至被打上了‘资产阶级伪科学’的标签。这太荒谬了。”
这胆识不一般啊!
齐卫东心中暗自佩服。
也就是在眼下这个特殊的时期,这话要是早几年或者晚几年说,都可能会招来天大的麻烦。
“教员教导我们,实践出真知。苏同志,你这本关于杂交实验的书,能不能给我讲讲里面的理论?”齐卫东被勾起了兴趣。
他上辈子学过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早就还给老师了,只依稀记得偶像袁老的传记里提过,正是通过无数次的水稻杂交,才验证了孟德尔的理论。
齐卫东希望能借此机会,为这个时代的科研先行者们点亮一盏灯,让他们少走些弯路。
“好啊!我边看边说给你听。”苏映雪的眼睛笑得像两弯新月,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。
老旧的绿皮火车在铁轨上发出沉重的喘息,窗外的平原早已被连绵起伏、云雾缭绕的群山所取代。
清晨时分,齐卫东习惯性地扫了一眼自己的情报面板。
【一级情报剩余:9】
出发至今已是第六天,这趟押运任务除了漫长枯燥,倒也波澜不惊。
云山,终于要到了。
就在他出神的片刻,窗外的景致骤然一变,一座县城的轮廓在远方的晨雾中浮现。
又过了十几分钟,车厢前方传来了乘务员的呼喊:
“前方到站,云山站!”
齐卫东凝视着窗外,这里号称县城,景象却比他记忆中后世最穷困的山沟沟还要落后。
贫穷,是这里最直观的标签。
放眼望去,多是壮族特色的干栏式民居,以木头和竹子为主要建材,砖石结构寥寥无几。
火车站台内外,全是坑洼不平的土路,车马走过,便扬起漫天尘土。
路上的行人,即便是在冬季,脚上也多是草鞋,甚至有孩童光着身子在寒风中跑动。
幸好苏映雪提过,此地气候宜人,冬暖夏凉,眼下的气温也有六七度。
火车准时停稳。
陈明睿和老邢表情凝重,荷枪实弹地守在装载钾肥的铁箱两侧。
齐卫东整理了一下衣衫,大步流星地走向前节车厢,与早已等候在此的乘务长一同下车。
他的视线快速扫过站台。
这里的运输主力是套着板车的毛驴,自行车都算稀罕物,至于汽车,整个站台仅有一辆。
那是一辆军绿色的解放牌卡车,车漆剥落,铁锈斑驳,显然饱经风霜。
它静静地停在一面写着“鼓足干劲”的标语墙下。
车旁站着三名持枪的战士,为首那人高举一块木牌,上书:热烈欢迎沪城农科院同志。
齐卫东迈步上前,出示了自己的证件。
对面那个面庞刻满风霜的汉子利落地回了个军礼,声音洪亮:“齐卫东同志,你好!我是药用植物研究站保卫科长,谢宏伟。”
齐卫东还了一礼,压低声音报出暗号:“肝胆。”
“卫国。”谢宏伟对上了电报里的口令。
暗号无误,齐卫东便领着谢宏伟上了车。
谢宏伟仔细核对了铁箱上的铅封编号,又检查了钾肥包装袋的火漆封口,确认一切完好无损。
随后,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,齐卫东的押运任务至此圆满结束。
药用植物研究所与三七种植基地紧挨着。
齐卫东这才明白刘云芳为何说云山州的条件会更艰苦。
从车站到目的地,全是崎岖的山路。
一行人挤上谢宏伟那辆破旧的解放卡车,在剧烈的颠簸中,感觉像是逃难一般,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此行的终点——东华镇。
镇上的东华公社招待所里,齐卫东被一路的折腾耗尽了力气,倒头便睡,直到天色昏暗才醒来。
招待所也是干栏式的木楼,他推**门走下楼,却不见苏映雪等人的踪影。
找人打听了一圈,才知道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去了三七种植基地。
腹中饥饿难耐,齐卫东也懒得再去找他们,便拿着谢宏伟帮忙换好的招待所粮票,径直走向食堂,打算先填饱肚子。
他打量着四周,这招待所的条件,恐怕还比不上他老家的茅草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