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五点左右,林远志接到了汪华池的电话。
“病人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了,也醒过来了。还剩下两百毫升的中药,需要继续喝吗?”
“那是大寒的药,只要好了就用继续喝了。现在才退烧吗?”
“不是,从心率监视仪的数据看,三点左右体温就恢复正常,不过我当时在手术室,现在才出来,后来想起他,才过去看一眼。
你不知道,急诊科病危病重的病人太多了,怎么可能只关注一个病人。
两点钟服药,三点退烧,才一个小时就退烧了,这个效率可以的,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小。
虽然按照我们的经验,靠输液也能退烧的,但往往需要五六个小时,有的人甚至超过24小时才能退烧,最后人虽然醒了,但身体损伤很大,要住院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出去。”
“病人是不是一醒来就要去小便?”
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
“那个药方里有利尿的中药,醒来肯定会马上想去小便,然后排出来的尿液会是温热的。”
“对,高羽彤说,陆先生醒来后,第一时间就要起身自己去洗手间,她看到了赶紧过去,用轮椅送他去了洗手间。”
“既然没事了,那汪主任,这事儿就过了吧,我这边还在门诊看病呢……”
“哦,对,那你忙你的吧!”
对于三石汤可以治疗重症暑病,林远志之间虽然没试过,但看药方就知道会很快起效。
用大剂量的石膏,又加上大寒的寒水石和除湿热的滑石,这三种质重的药材,还有其他降肺降胃的杏仁、竹茹和金银花,利尿的通草,整体搭配非常讲究。
将体内湿热通过发汗和排尿给去掉,可谓双管齐下。
《温病条辨》之所以可以成为中医的新四大经典之一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如果服用三石汤烧还不退,人还醒不过来,还可以用紫雪丹,清热力度更强,通窍醒脑效果更大。
但,必须是脉数而有力才能用,一旦虚脉用了,很可能会出人命。
所以,这种急救的药方,现在敢用的中医也不多了。
这时,诊室里刚刚那个来看喉痛的病人出去了。
徐荣没有急着叫号,而是问道:“小林,刚才你在跟说通话?我好像听到你在说什么发烧。”
“徐主任,您听到了?”
“是儿科的,还是急诊科的?”
“急诊科的……”
接着,林远志就说起了午休时候,被叫去急诊科的事情。
“热射病?这倒是稀奇。”徐荣点点头。
封总说道:“我等一下要过去看看!”
“你用了三石汤,胆子挺大啊,这个药方大寒,现在又是冬天……”
“徐主任,对症下药,这个病人就是脉数有力,即使是大寒的药,有病来挡,不会对他有什么损伤,如果他没有实热,吃大寒的药才会出问题。徐主任,如果您碰到这种病人,你会开什么方子?”
徐荣沉默片刻,道:“我一般是开个白虎汤或者竹叶石膏汤,再加一些青蒿茵陈之类除湿热的药。”
“要是烧还不退呢?”
“那就让病人去发热门诊,发热门诊,多严重的发热病人都见过,他们知道怎么处理。”
林远志无语。
他不会去苛责徐荣不敢用大寒大清的方子,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相信徐主任也有自己的苦衷,无奈之举。
徐荣发现两个年轻人都在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自己,大概也察觉到了气氛异样,然后赶紧叫下一个号。
进来一个四十岁最有的短发女士,眼睑和脸庞浮肿,脸色发黑。
“你们好……”
徐荣看着电脑屏幕,问道:“龚女士,你是看淋病吧?”
龚女士点点头:“对的。”
她自行走过来坐下。
“你们中医诊室挺别致的。”
林远志发现这个龚女士有一种自来熟的感觉,对于来看中医似乎门儿清。
“龚女士,你问诊单上写的主要症状是,脸部和腿部浮肿,排尿涩痛,肾结石,饮食睡眠一般。”徐荣说道,“我注意到,你在补充说明一栏里,写了——湿热比较明显。”
“对,是我写的。”龚女士苦笑道,“其实我有自学过半年的中医。”
林远志感兴趣地问:“为什么会自学中医?这可不是小工程。”
龚女士回答:“肯定是因为我的淋病和肾结石一直治不好啊。其实,我以前也是医生,我是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门诊的医生。”
大家一听都露出了意外的表情。
骨科医生不奇怪,骨科女医生还挺少见的,因为干骨科可是妥妥的体力活儿,动不动上电钻、大铁锤。
徐荣问道:“在你们医院泌尿科没看好?”
“对,看不好,我也去第一人民医院看过,也一样,所以才想到自学中医。”
“既然你认为中医能治,那你怎么不找个中医看看?”林远志问道,“那不是更快更容易一点嘛。”
“我也去看过中医科,感觉效果不怎么好。”龚女士说道,“而且我自己是学医的,我觉得自学应该不难,所以就花了几个月去学习。”
徐荣问道:“我冒昧问一下,你现在还在第二人民医院吗任职?”
龚女士回答:“已经辞职了,工作不到几年,身体就不行了,我准备先把身体治好,然后去西部那边的小地方找个校医院上班,西部人少,工作压力应该没那么大吧。”
徐荣说道:“这也是个不错的方向。”
林远志把话题拉回来:“龚女士,我来给你看看吧。”
龚女士说道:“你就是那个网红中医实习生吧,我看过你的视频。你们这里的号不好挂,要等很久。”
林远志没有接话看过舌脉后,道:“你这不是湿热啊。虽然舌苔有点黄腻,但舌淡主气血虚,脉象尺部细缓无力,主肾阳虚,应该是寒湿证。。”
“怎么会呢,不是湿热下注嘛?”龚女士诘问,“我仔细查过中医对淋病的划分,五淋里有膏淋、石淋、气淋、血淋、劳淋,都不是寒湿的原因啊。”
“五淋……过去确实习惯这种分法,不过它不全面的,不可能把淋病所有的病因都囊括在内。像你自己得的这种淋病,严格来划分的话,应该是寒淋病。”
“可是我早上起来有口干口苦,这不是肝热嘛?”
“从这一点来看,是肝热没错。”
“我舌苔发黄,胃口不好,也不敢吃油腻的东西,尿痛,还有肾结石,这不都是湿热嘛?”
“如果只是听你说的这些症状,确实会被当成湿热看待,可我们中医看病是靠四诊合参,不能单凭问诊下定论。”林远志耐心解释道,“除非是一些很简单的症状,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。”
封总忍不住插话道:“对,过去很流行网诊,通过视频和专家直接对话,专家可以通过舌诊和问诊看病,但准确率不高,收费却很高,后来渐渐就被淘汰了。就是因为缺乏脉诊和闻诊,而且望诊只局限于舌诊,也不全面。”
林远志问道:“龚女士,你自己有吃过什么药方吗?”
“就是……治疗湿热淋病的那些药方。”
“还记得药方名字吗?”
“石苇散和八正散。”
“吃了多久?”
“都吃了一个月。”
“是不是感觉越吃越严重?”
龚女士愣了一下,然后才点一下头:“对,感觉是越来越严重了,所以我就不敢自己随便吃药了。”
“如果对症的话,一般吃药三天就有好转了,不至于说要吃一个月才知道。除非是那种很严重的虚病,才会说吃一个月才有点效果。”
“那我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?怎么会是寒湿呢?我也不怎么怕冷啊。”
“舌苔黄腻有湿热,但是主要原因是脾肾阳虚,导致中焦不运,湿郁化热,所以会出现黄腻舌苔。
上焦湿热,下焦却是湿寒,湿热是标,湿寒才是本。治病的话,只要治湿寒就可以了,湿寒一除,中焦运转,湿热也会随着尿液排掉。
像是你双脚和脸部水肿,其实也是因为脾肾阳虚,无法疏泄水液导致的。湿寒去掉,脾肾补阳,水肿也会消掉。”
林远志一五一十解释道。
“那你要给我开温热的药?”
“对。”
“什么药方?”
“五苓散加小茴香和肉桂。不过,五苓散要加倍才会短时间内见效。五苓散是可以治疗寒淋的方剂,因为你有阳虚,所以加肉桂补阳,小茴香散寒止痛。”
“那我的肾结石也可以一起治吗?我肾结石都碎石三次了,每次不到三个月又长回来。”
“等淋病治愈后,我们可以再给你调理结石,没办法一步到位。”
“好吧。那给我开药试试看吧。我现在脑子有点乱。”龚女士摇摇头。
“哦,吃这个药还有个讲究,不能趁热喝,必须等药凉了才能喝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一般治疗上热下寒的药,都是这么服用的。”
龚女士也就不再多问了。
徐荣写下药方后,交给龚女士,她就离开了。
封总说道:“肾结石一般不是因为湿热导致的吗?这湿寒也会有肾结石?”
林远志回答:“只能说大多病人是湿热导致的,但总有例外,也有寒湿,有阴虚的,有痰湿的……这也是为什么要辨证论治,不能先入为主。你看,那个龚女士不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吗?她大概也是看到石淋的解释,所以才认定自己是石淋,病因是湿热吧。”
“两个药方吃了一个月,也是够坚定的……”封总说道。
林远志问道:“去西部当医生?那边的病人真的少吗?”
徐荣回答:“我刚才忍住了没说。西部地区住的人少,但是医院和医生也少啊,病人一样不少的。那个龚女士去了就知道,估计她也干不久。现在在医院里当医生,哪里都一样累的。”
这时,忽然有人推门进来。
一名穿着警察**的男子。
林远志眼皮一动,道:“狄队长,你怎么来了?”
来人是刑警队长狄有益。
“不好意思,打扰你们工作了,我有点急事……林医生,你能出来一下吗?”
“好。”
林远志起身跟着狄有益走出去。
他把狄有益带进对面的休息室。
“狄队长,有什么急事?”
“之前咱们在路上碰到过,当时我不是跟你说过,我们正在追捕一个通缉犯团伙嘛。
后来被我们在一个废弃楼盘里找到了,他们持械反抗,当场打死了三人,还有一个从三楼阳台摔下去,脑壳碎了一块,喉咙被钢筋穿透,肋骨也断了好几根,后来经过抢救,人是活下来了,但是现在已经过去一周了,人都没醒,就躺在你们医院住院部。
我们要等着他醒过来,交待犯罪事实,然后才能提交给检察院,不然这个案子就没办法办下去了……你能不能想办法,让他醒过来?”
“在我们住院部?”
“对,在神经内科的病房。那个精神内科的主任说,病人大概率会变成植物人,永远醒不过来。”
“狄队长,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吧,让我去治植物人?”
“这个……”狄有益露出为难的表情,“我也是实在想不到其他办法了嘛。你看,让那种人一辈子住院,太浪费医疗资源了。无论用什么办法,只要让他醒过来,交待事实,然后送他上法庭接受审判,事情就好办了。”
“外伤导致的植物人?我也没碰过这种病人啊。”
“林医生,你就去试试看吧,出什么问题,我来担着!”
“行吧,我去看看再说。”
“你现在方便跟我过去看看吗?”
“可以。”
之后,林远志回门诊跟徐荣说一声,然后就跟着狄有益去了住院部。
“狄队长,这病人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?”
“抢劫杀人,**绑架,什么都做,是枪毙一百次都嫌少的那种。按照司法程序,人死了就不能追责了,现在只剩下这个没死,所以我们刑警队想把他救醒,让他接受法律的审判,好歹可以给那些受害者和家属一个交代,不然草草结案,大家都不会满意的。”
“病人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了,也醒过来了。还剩下两百毫升的中药,需要继续喝吗?”
“那是大寒的药,只要好了就用继续喝了。现在才退烧吗?”
“不是,从心率监视仪的数据看,三点左右体温就恢复正常,不过我当时在手术室,现在才出来,后来想起他,才过去看一眼。
你不知道,急诊科病危病重的病人太多了,怎么可能只关注一个病人。
两点钟服药,三点退烧,才一个小时就退烧了,这个效率可以的,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小。
虽然按照我们的经验,靠输液也能退烧的,但往往需要五六个小时,有的人甚至超过24小时才能退烧,最后人虽然醒了,但身体损伤很大,要住院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出去。”
“病人是不是一醒来就要去小便?”
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
“那个药方里有利尿的中药,醒来肯定会马上想去小便,然后排出来的尿液会是温热的。”
“对,高羽彤说,陆先生醒来后,第一时间就要起身自己去洗手间,她看到了赶紧过去,用轮椅送他去了洗手间。”
“既然没事了,那汪主任,这事儿就过了吧,我这边还在门诊看病呢……”
“哦,对,那你忙你的吧!”
对于三石汤可以治疗重症暑病,林远志之间虽然没试过,但看药方就知道会很快起效。
用大剂量的石膏,又加上大寒的寒水石和除湿热的滑石,这三种质重的药材,还有其他降肺降胃的杏仁、竹茹和金银花,利尿的通草,整体搭配非常讲究。
将体内湿热通过发汗和排尿给去掉,可谓双管齐下。
《温病条辨》之所以可以成为中医的新四大经典之一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如果服用三石汤烧还不退,人还醒不过来,还可以用紫雪丹,清热力度更强,通窍醒脑效果更大。
但,必须是脉数而有力才能用,一旦虚脉用了,很可能会出人命。
所以,这种急救的药方,现在敢用的中医也不多了。
这时,诊室里刚刚那个来看喉痛的病人出去了。
徐荣没有急着叫号,而是问道:“小林,刚才你在跟说通话?我好像听到你在说什么发烧。”
“徐主任,您听到了?”
“是儿科的,还是急诊科的?”
“急诊科的……”
接着,林远志就说起了午休时候,被叫去急诊科的事情。
“热射病?这倒是稀奇。”徐荣点点头。
封总说道:“我等一下要过去看看!”
“你用了三石汤,胆子挺大啊,这个药方大寒,现在又是冬天……”
“徐主任,对症下药,这个病人就是脉数有力,即使是大寒的药,有病来挡,不会对他有什么损伤,如果他没有实热,吃大寒的药才会出问题。徐主任,如果您碰到这种病人,你会开什么方子?”
徐荣沉默片刻,道:“我一般是开个白虎汤或者竹叶石膏汤,再加一些青蒿茵陈之类除湿热的药。”
“要是烧还不退呢?”
“那就让病人去发热门诊,发热门诊,多严重的发热病人都见过,他们知道怎么处理。”
林远志无语。
他不会去苛责徐荣不敢用大寒大清的方子,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相信徐主任也有自己的苦衷,无奈之举。
徐荣发现两个年轻人都在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自己,大概也察觉到了气氛异样,然后赶紧叫下一个号。
进来一个四十岁最有的短发女士,眼睑和脸庞浮肿,脸色发黑。
“你们好……”
徐荣看着电脑屏幕,问道:“龚女士,你是看淋病吧?”
龚女士点点头:“对的。”
她自行走过来坐下。
“你们中医诊室挺别致的。”
林远志发现这个龚女士有一种自来熟的感觉,对于来看中医似乎门儿清。
“龚女士,你问诊单上写的主要症状是,脸部和腿部浮肿,排尿涩痛,肾结石,饮食睡眠一般。”徐荣说道,“我注意到,你在补充说明一栏里,写了——湿热比较明显。”
“对,是我写的。”龚女士苦笑道,“其实我有自学过半年的中医。”
林远志感兴趣地问:“为什么会自学中医?这可不是小工程。”
龚女士回答:“肯定是因为我的淋病和肾结石一直治不好啊。其实,我以前也是医生,我是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门诊的医生。”
大家一听都露出了意外的表情。
骨科医生不奇怪,骨科女医生还挺少见的,因为干骨科可是妥妥的体力活儿,动不动上电钻、大铁锤。
徐荣问道:“在你们医院泌尿科没看好?”
“对,看不好,我也去第一人民医院看过,也一样,所以才想到自学中医。”
“既然你认为中医能治,那你怎么不找个中医看看?”林远志问道,“那不是更快更容易一点嘛。”
“我也去看过中医科,感觉效果不怎么好。”龚女士说道,“而且我自己是学医的,我觉得自学应该不难,所以就花了几个月去学习。”
徐荣问道:“我冒昧问一下,你现在还在第二人民医院吗任职?”
龚女士回答:“已经辞职了,工作不到几年,身体就不行了,我准备先把身体治好,然后去西部那边的小地方找个校医院上班,西部人少,工作压力应该没那么大吧。”
徐荣说道:“这也是个不错的方向。”
林远志把话题拉回来:“龚女士,我来给你看看吧。”
龚女士说道:“你就是那个网红中医实习生吧,我看过你的视频。你们这里的号不好挂,要等很久。”
林远志没有接话看过舌脉后,道:“你这不是湿热啊。虽然舌苔有点黄腻,但舌淡主气血虚,脉象尺部细缓无力,主肾阳虚,应该是寒湿证。。”
“怎么会呢,不是湿热下注嘛?”龚女士诘问,“我仔细查过中医对淋病的划分,五淋里有膏淋、石淋、气淋、血淋、劳淋,都不是寒湿的原因啊。”
“五淋……过去确实习惯这种分法,不过它不全面的,不可能把淋病所有的病因都囊括在内。像你自己得的这种淋病,严格来划分的话,应该是寒淋病。”
“可是我早上起来有口干口苦,这不是肝热嘛?”
“从这一点来看,是肝热没错。”
“我舌苔发黄,胃口不好,也不敢吃油腻的东西,尿痛,还有肾结石,这不都是湿热嘛?”
“如果只是听你说的这些症状,确实会被当成湿热看待,可我们中医看病是靠四诊合参,不能单凭问诊下定论。”林远志耐心解释道,“除非是一些很简单的症状,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。”
封总忍不住插话道:“对,过去很流行网诊,通过视频和专家直接对话,专家可以通过舌诊和问诊看病,但准确率不高,收费却很高,后来渐渐就被淘汰了。就是因为缺乏脉诊和闻诊,而且望诊只局限于舌诊,也不全面。”
林远志问道:“龚女士,你自己有吃过什么药方吗?”
“就是……治疗湿热淋病的那些药方。”
“还记得药方名字吗?”
“石苇散和八正散。”
“吃了多久?”
“都吃了一个月。”
“是不是感觉越吃越严重?”
龚女士愣了一下,然后才点一下头:“对,感觉是越来越严重了,所以我就不敢自己随便吃药了。”
“如果对症的话,一般吃药三天就有好转了,不至于说要吃一个月才知道。除非是那种很严重的虚病,才会说吃一个月才有点效果。”
“那我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?怎么会是寒湿呢?我也不怎么怕冷啊。”
“舌苔黄腻有湿热,但是主要原因是脾肾阳虚,导致中焦不运,湿郁化热,所以会出现黄腻舌苔。
上焦湿热,下焦却是湿寒,湿热是标,湿寒才是本。治病的话,只要治湿寒就可以了,湿寒一除,中焦运转,湿热也会随着尿液排掉。
像是你双脚和脸部水肿,其实也是因为脾肾阳虚,无法疏泄水液导致的。湿寒去掉,脾肾补阳,水肿也会消掉。”
林远志一五一十解释道。
“那你要给我开温热的药?”
“对。”
“什么药方?”
“五苓散加小茴香和肉桂。不过,五苓散要加倍才会短时间内见效。五苓散是可以治疗寒淋的方剂,因为你有阳虚,所以加肉桂补阳,小茴香散寒止痛。”
“那我的肾结石也可以一起治吗?我肾结石都碎石三次了,每次不到三个月又长回来。”
“等淋病治愈后,我们可以再给你调理结石,没办法一步到位。”
“好吧。那给我开药试试看吧。我现在脑子有点乱。”龚女士摇摇头。
“哦,吃这个药还有个讲究,不能趁热喝,必须等药凉了才能喝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一般治疗上热下寒的药,都是这么服用的。”
龚女士也就不再多问了。
徐荣写下药方后,交给龚女士,她就离开了。
封总说道:“肾结石一般不是因为湿热导致的吗?这湿寒也会有肾结石?”
林远志回答:“只能说大多病人是湿热导致的,但总有例外,也有寒湿,有阴虚的,有痰湿的……这也是为什么要辨证论治,不能先入为主。你看,那个龚女士不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吗?她大概也是看到石淋的解释,所以才认定自己是石淋,病因是湿热吧。”
“两个药方吃了一个月,也是够坚定的……”封总说道。
林远志问道:“去西部当医生?那边的病人真的少吗?”
徐荣回答:“我刚才忍住了没说。西部地区住的人少,但是医院和医生也少啊,病人一样不少的。那个龚女士去了就知道,估计她也干不久。现在在医院里当医生,哪里都一样累的。”
这时,忽然有人推门进来。
一名穿着警察**的男子。
林远志眼皮一动,道:“狄队长,你怎么来了?”
来人是刑警队长狄有益。
“不好意思,打扰你们工作了,我有点急事……林医生,你能出来一下吗?”
“好。”
林远志起身跟着狄有益走出去。
他把狄有益带进对面的休息室。
“狄队长,有什么急事?”
“之前咱们在路上碰到过,当时我不是跟你说过,我们正在追捕一个通缉犯团伙嘛。
后来被我们在一个废弃楼盘里找到了,他们持械反抗,当场打死了三人,还有一个从三楼阳台摔下去,脑壳碎了一块,喉咙被钢筋穿透,肋骨也断了好几根,后来经过抢救,人是活下来了,但是现在已经过去一周了,人都没醒,就躺在你们医院住院部。
我们要等着他醒过来,交待犯罪事实,然后才能提交给检察院,不然这个案子就没办法办下去了……你能不能想办法,让他醒过来?”
“在我们住院部?”
“对,在神经内科的病房。那个精神内科的主任说,病人大概率会变成植物人,永远醒不过来。”
“狄队长,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吧,让我去治植物人?”
“这个……”狄有益露出为难的表情,“我也是实在想不到其他办法了嘛。你看,让那种人一辈子住院,太浪费医疗资源了。无论用什么办法,只要让他醒过来,交待事实,然后送他上法庭接受审判,事情就好办了。”
“外伤导致的植物人?我也没碰过这种病人啊。”
“林医生,你就去试试看吧,出什么问题,我来担着!”
“行吧,我去看看再说。”
“你现在方便跟我过去看看吗?”
“可以。”
之后,林远志回门诊跟徐荣说一声,然后就跟着狄有益去了住院部。
“狄队长,这病人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?”
“抢劫杀人,**绑架,什么都做,是枪毙一百次都嫌少的那种。按照司法程序,人死了就不能追责了,现在只剩下这个没死,所以我们刑警队想把他救醒,让他接受法律的审判,好歹可以给那些受害者和家属一个交代,不然草草结案,大家都不会满意的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