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经内科的三号病房。
林远志看到了那个所谓的通缉犯。
罗技,二十八岁,看上去长相还挺清秀的,完全没有亡命之徒给人的刻板印象。
头部、颈部和上半身缠着白色绑带,嘴上套着氧气罩,昏迷状态。
旁边有一个穿便衣的警察在守着,一看狄有益过来,立即打招呼。
“狄队。”
“小赵,你先出去吧。”
那个便衣点点头,然后就去走廊了。
“林医生,要不要把主治医生叫来?”
“不用了。”
“这个嫌疑人脑部有受伤吗?”林远志问道。
“脑壳碎了一块,有脑震荡,不过医生说脑组织没有损伤。”
林远志上前号脉,找来压舌板,撬开嘴巴检查舌苔。
脉细缓,舌紫舌苔白腻。
这时,隔壁床有个护士在照顾病人。
林远志问那个护士:“你好,这床病房也是你照顾的吗?”
那个护士停下来,看了林远志一眼,惊讶道:“中医科的林医生……你怎么会来我们这边?”
林远志瞥了一眼对方的胸牌,道:“周护士,是这位警官叫我过来的。”
“哦。”周护士显然认得旁边的狄有益,“那个罗先生确实是我负责照顾的,有什么问题吗?”
“他痰多吗?”
“多。喉咙里经常有痰响,每两个小时,就要用一次吸痰器把痰抽出来。”
植物人一般都有脾胃不运,所以气管会不断生痰,如果不及时抽出来,累积到一定程度,痰液会堵住气管导致窒息。
“好的,谢谢,我知道了。”
周护士忍不住问:“林医生,这个病人已经被判定为植物人了,很快会送去托养中心。”
狄有益问道:“怎么样?林医生,你觉得能救醒吗?”
林远志没有说话,又按压了一下病人的手脚肌肉。
硬邦邦的。
林远志又问周护士:“病人的大小便怎么样?”
“小便插了尿管,还算正常,大便好几天才有一次。有时候得用开塞露。”
“谢谢。”
林远志点点头,然后狄有益说:“狄队长,这个病人,不能说毫无办法,只能说勉强一试。目前,这个病人的状态是气滞血瘀和痰蒙心包,使用活血化瘀和化痰的药物试试看。不过,应该要很长时间才能起效。因为病人多处骨折,恢复肯定是很漫长的。”
“不管多久,只好有一丝希望让他醒来,那也要试试看!林医生,你就给他开药吧,药方我会去准备,跟主治医生交代,让他们每天喂药。”
林远志于是开了一个活血通窍汤加一个涤痰汤,再加几克通便的大黄。
“药方我发给药店了,很快他们会送过来。我给他们留了你的电话。”
“行,真是麻烦了!”
“我回门诊去了。”
之后,林远志并没有多坐逗留,然后就回门诊去了。
狄有益也出去把看守的警员叫回来。
病房里的几个病人讨论起来。
“植物人能苏醒,也不是说没有先例,不过很少的吧。”
“有的躺十几二十年才会醒,那时候人都老了,他都不认得自己了。就跟做梦一样。”
“那么多年眼睛没睁开过,还能看得见吗?肌肉神经早就萎缩了吧?”
“那个林医生什么来头,中医科?难道是那个网红中医?”
周护士回答:“对,就是中医科的,我也是第一次见。以前他没来过这边。”
“中医能治好植物人?这么治啊?针灸还是喝中药?”
“我以前在网络视频上看过一种特殊的疗法,是使用蜜蜂的毒针治疗昏迷病人,不知道这种疗法是不是属于中医的。”
-----------------
中医门诊。
里边坐着一个圆脸中间妇女,穿着厚厚的紫色棉衣。
林远志对这个女病人有点印象,之前来过一次,这次应该是来复诊的,不过忘记她上次是来看什么病了。
绝对不是什么大病,不然肯定会记得。
“小林,你回来的正好,这个许女士坚持要给你看。”徐荣招招手。
林远志走过去,问道:“许女士,你是复诊的吧?上次给你开的药,你吃了多久?”
许女士回答:“吃一周了,每天两剂。”
“那现在感觉怎么样?”
林远志故意走到徐荣后边,徐荣会意,马上打开许女士的电子病历给他看。
许女士说道:“你开的那副药,开始那几天吃着感觉有效果,喉咙没那么干,没那么堵了,可是后边两天吃就没效果了,所以我就没继续吃下去。”
许灵,44岁。
这个病人的病历有点复杂。
三年前,她因为右手不舒服去第一人民医院院检查,CT显示是脑梗死,然后就**了住院手续。
住院后突发咳嗽,胸闷,短气,治疗了一周没效果,然后才去别的医院,又住院半个月,也是经过各种治疗,没什么效果,而且出院的时候肺部CT显示肺部已经出现大面积纤维化。
之后的三年,她一直奔波在求医问药的路上,也去三羊市看过大医院,时好时坏,都无法根治。
半个月前,因为剧烈咳嗽,胸闷短气,没办法平躺,所以来广医治疗。
按照心衰、肺纤维化治疗一周,还是没效果。
一周前,患者经人介绍,挂号了中医科。
初诊的病历记录:患者气虚无力,双目无神,日夜咳嗽,干咳无痰,胸闷气短,舌质干红无苔,脉沉细无力。
林远志上次的诊断结果是“阴虚燥咳导致的肺痿”,给她开了麦门冬汤。
按照效不更方的原则,如果吃了几副药后症状有所减轻,那就应该继续服用原来的药方。
可是,现在的情况是,头几天有效果,后来就没效了。
如果还开原来的麦门冬汤,估计多半也不会有用了。
这并不是说出现了“耐药性”,而是说明原来的方剂,其方向是对的,但还有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。
如果完全不对的话,那开始的几天服药,不会有任何疗效,反而可能增加病情。
封总对于这个患者,倒是印象深刻,一下子就说出来:“我记得当时师兄开的是麦门冬汤吧?怎么会一开始有效然后又没效了呢?我感觉是对症的啊。”
“许女士,你服药后,胃口有没有好转?”林远志问道。
“比之前好一点。”
“会怕冷吗?”
“会。我出门都包的严严实实的。”
“容易口渴吗?”
“还行。”
“晚上有盗汗吗?”
“没有。”
“就是容易累对吧?”
“对,特别容易累,现在走路都觉得很累。”
林远志说道:“我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。”
徐荣问道:“小林,你说说看。”
“治疗咳喘,不是有一个原则吗?久咳必虚,许女士这病治疗三年了,所以肯定有虚症,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有气虚,但是麦门冬汤里边本身有人参,所以我就没考虑加补气药,现在又怕冷,说明还有阳虚——肾不纳气。”
封总立即拿小本本记下来:“对,肾不纳气,治疗久咳必须考虑到的情况。”
“肾主纳气,肾虚则不纳气。麦门冬汤可以润降肺气,所以开始喉咙不干了,咳嗽短气也跟着减轻了,可是肾虚无法收纳,肺气降下来无法收藏,所以就没了疗效。想要调整也简单,在麦门冬汤中,加入附子补阳就可以了。”
封总很惊奇的说道:“第一次听说这样加的。在清肺降气的方剂里加补肾阳的药!”
徐荣说道:“有的,临床上碰到有些病人,明明是咳喘,但是也有肾阳虚的症状,比如怕冷无力腰酸腿疼,都应该考虑到肾不纳气的范围。所以该补肾阳就补肾阳。不过,小林,我觉得,附子对于这种阴虚燥咳的病人来说,还是太燥热了,还是换成鹿角霜比较妥当,鹿角霜温通不燥。”
鹿角霜,就是鹿角熬出鹿角胶后剩下的骨质部分,相对于同样可以补阳的鹿角胶来说,鹿角霜要便宜很多。
“好,就用鹿角霜吧,我没意见。”林远志同意了。
徐荣写下药方后,交给许女士,然后许女士就走了。
封总问道:“肾阳虚会肾不纳气,那肾阴虚也会吗?”
林远志说道:“会。一般来说,都是先出现肾阴虚,然后才跟着出现肾阳虚,然后是阴阳两虚。像这个许女士,她舌红少苔,其实就是典型的阴虚,又气虚怕冷,那就是阳虚……”
“就是说阴阳两虚咯!那为什么只用鹿角霜补阳,不加其他药补阴呢?”
林远志眨眨眼,道:“你忘了吗,麦门冬汤的主药麦门冬,它就是补阴常用药啊。”
“啊,对,我怎么忘记这个了!”封总一拍额头。
徐荣抬头说道:“药方我已经发给御信堂了。麦冬我用到了60克,就是为了加强补阴的效果。小林说得对,这病人是阴阳两虚,所以要重视阴阳双补。”
林远志说道:“脑梗引发咳嗽短气,这也挺奇怪的,一般脑梗不是会出现偏瘫之类的症状吗?”
“可能是脑梗通过溶栓药物治好了,阴虚燥咳是属于并发症吧。”徐荣说道,“许女士病了三年,要是能治好也算是幸运的。你们知道吗,很多病人,这咳嗽十几二十年都好不利索,要是碰上感冒,病情加重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”
林志远说道:“所以说,治病也需要缘分。”
封总笑道:“听上去有点玄。”
徐荣忽然问道:“刚才那个警察叫你去干什么?”
林远志于是说起大致情况。
徐荣摇头笑道,喝了口水,说:“植物人啊……那可是个大工程,到底喝多久中药,中途有没有去观察病人的舌脉变化……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?”
“一定要让他去接受审判才行吗?”封总义愤填膺地说,“那种人渣死了才好,为什么还要抢救她,还要让人伺候他救醒他,简直是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,用这资源去帮助有需要的病人不是更好嘛?”
林远志说道:“从你的立场当然是这样认为了,但是人家当警察的,看法肯定就不一样。让每个罪犯受到该有的审判,这才是他们的追求吧。不然碰到通缉犯嫌疑人,全都开枪打死了,那还需要法院干什么?”
徐荣说道:“你们两个,有什么事情等一下下班后再讨论,还剩下最后一个病人,先看完了。”
林远志和封总都不说话了。
接着,走进来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,旁边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。
这个老太太之前也是来过的,这次是来复诊的。
林远志记得她姓欧阳,陪她来的是她的孙女。
老太太背稍微有点驼,人偏瘦,看起来还算比较精神。
这是林远志看过的,年纪最大的病人。
她的症状倒是很普通。
就是草莓舌,然后只要是吃辣或者热的食物,舌头就会痛得不行,而且大便干结,五六天才一次。
没有舌苔的草莓舌,是典型阴虚上火的舌象。
“老太太,上次给你开的那个药,吃了有效果吗?”林远志问道。
孙女帮着回答:“我奶奶说,大便有改善,以前五六天一次,现在三四天一次。舌头还是没什么变化。”
林远志不用看病历,都记得上次开的是“知柏地黄丸”,专门治疗阴虚上火的。
“吃了多久?”
“一个月了。”老太太自己回答。
林远志给老太太号脉看色。
脉象细数,舌象还是草莓舌,没明显变化。
“徐主任,舌脉和上次一样,还是阴虚上火,你觉得要怎么调整?”
徐荣看着电子病历,说道:“知柏清热效果不行,改用麦冬、玄参效果更强,再加上大黄泻热通便。”
林远志说道:“我觉得加上白附片和肉桂……”
“什么,加上补阳药?”徐荣有点吃惊。
“单纯的补阴清热效果不明显,说明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津不上承。阳虚无法将肾水送上去以济心火,心火上逆,心开窍于舌,所以才会一直都是草莓舌。上有火下必寒,所以我认为可以加几克补阳药试试看。”
徐荣点点头,道:“这是引火归元的路子。有时候用补阴清热药效果不佳,确实可以加上补阳药来进行调整。小林,你这思路越来越广了啊。”
林远志看到了那个所谓的通缉犯。
罗技,二十八岁,看上去长相还挺清秀的,完全没有亡命之徒给人的刻板印象。
头部、颈部和上半身缠着白色绑带,嘴上套着氧气罩,昏迷状态。
旁边有一个穿便衣的警察在守着,一看狄有益过来,立即打招呼。
“狄队。”
“小赵,你先出去吧。”
那个便衣点点头,然后就去走廊了。
“林医生,要不要把主治医生叫来?”
“不用了。”
“这个嫌疑人脑部有受伤吗?”林远志问道。
“脑壳碎了一块,有脑震荡,不过医生说脑组织没有损伤。”
林远志上前号脉,找来压舌板,撬开嘴巴检查舌苔。
脉细缓,舌紫舌苔白腻。
这时,隔壁床有个护士在照顾病人。
林远志问那个护士:“你好,这床病房也是你照顾的吗?”
那个护士停下来,看了林远志一眼,惊讶道:“中医科的林医生……你怎么会来我们这边?”
林远志瞥了一眼对方的胸牌,道:“周护士,是这位警官叫我过来的。”
“哦。”周护士显然认得旁边的狄有益,“那个罗先生确实是我负责照顾的,有什么问题吗?”
“他痰多吗?”
“多。喉咙里经常有痰响,每两个小时,就要用一次吸痰器把痰抽出来。”
植物人一般都有脾胃不运,所以气管会不断生痰,如果不及时抽出来,累积到一定程度,痰液会堵住气管导致窒息。
“好的,谢谢,我知道了。”
周护士忍不住问:“林医生,这个病人已经被判定为植物人了,很快会送去托养中心。”
狄有益问道:“怎么样?林医生,你觉得能救醒吗?”
林远志没有说话,又按压了一下病人的手脚肌肉。
硬邦邦的。
林远志又问周护士:“病人的大小便怎么样?”
“小便插了尿管,还算正常,大便好几天才有一次。有时候得用开塞露。”
“谢谢。”
林远志点点头,然后狄有益说:“狄队长,这个病人,不能说毫无办法,只能说勉强一试。目前,这个病人的状态是气滞血瘀和痰蒙心包,使用活血化瘀和化痰的药物试试看。不过,应该要很长时间才能起效。因为病人多处骨折,恢复肯定是很漫长的。”
“不管多久,只好有一丝希望让他醒来,那也要试试看!林医生,你就给他开药吧,药方我会去准备,跟主治医生交代,让他们每天喂药。”
林远志于是开了一个活血通窍汤加一个涤痰汤,再加几克通便的大黄。
“药方我发给药店了,很快他们会送过来。我给他们留了你的电话。”
“行,真是麻烦了!”
“我回门诊去了。”
之后,林远志并没有多坐逗留,然后就回门诊去了。
狄有益也出去把看守的警员叫回来。
病房里的几个病人讨论起来。
“植物人能苏醒,也不是说没有先例,不过很少的吧。”
“有的躺十几二十年才会醒,那时候人都老了,他都不认得自己了。就跟做梦一样。”
“那么多年眼睛没睁开过,还能看得见吗?肌肉神经早就萎缩了吧?”
“那个林医生什么来头,中医科?难道是那个网红中医?”
周护士回答:“对,就是中医科的,我也是第一次见。以前他没来过这边。”
“中医能治好植物人?这么治啊?针灸还是喝中药?”
“我以前在网络视频上看过一种特殊的疗法,是使用蜜蜂的毒针治疗昏迷病人,不知道这种疗法是不是属于中医的。”
-----------------
中医门诊。
里边坐着一个圆脸中间妇女,穿着厚厚的紫色棉衣。
林远志对这个女病人有点印象,之前来过一次,这次应该是来复诊的,不过忘记她上次是来看什么病了。
绝对不是什么大病,不然肯定会记得。
“小林,你回来的正好,这个许女士坚持要给你看。”徐荣招招手。
林远志走过去,问道:“许女士,你是复诊的吧?上次给你开的药,你吃了多久?”
许女士回答:“吃一周了,每天两剂。”
“那现在感觉怎么样?”
林远志故意走到徐荣后边,徐荣会意,马上打开许女士的电子病历给他看。
许女士说道:“你开的那副药,开始那几天吃着感觉有效果,喉咙没那么干,没那么堵了,可是后边两天吃就没效果了,所以我就没继续吃下去。”
许灵,44岁。
这个病人的病历有点复杂。
三年前,她因为右手不舒服去第一人民医院院检查,CT显示是脑梗死,然后就**了住院手续。
住院后突发咳嗽,胸闷,短气,治疗了一周没效果,然后才去别的医院,又住院半个月,也是经过各种治疗,没什么效果,而且出院的时候肺部CT显示肺部已经出现大面积纤维化。
之后的三年,她一直奔波在求医问药的路上,也去三羊市看过大医院,时好时坏,都无法根治。
半个月前,因为剧烈咳嗽,胸闷短气,没办法平躺,所以来广医治疗。
按照心衰、肺纤维化治疗一周,还是没效果。
一周前,患者经人介绍,挂号了中医科。
初诊的病历记录:患者气虚无力,双目无神,日夜咳嗽,干咳无痰,胸闷气短,舌质干红无苔,脉沉细无力。
林远志上次的诊断结果是“阴虚燥咳导致的肺痿”,给她开了麦门冬汤。
按照效不更方的原则,如果吃了几副药后症状有所减轻,那就应该继续服用原来的药方。
可是,现在的情况是,头几天有效果,后来就没效了。
如果还开原来的麦门冬汤,估计多半也不会有用了。
这并不是说出现了“耐药性”,而是说明原来的方剂,其方向是对的,但还有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。
如果完全不对的话,那开始的几天服药,不会有任何疗效,反而可能增加病情。
封总对于这个患者,倒是印象深刻,一下子就说出来:“我记得当时师兄开的是麦门冬汤吧?怎么会一开始有效然后又没效了呢?我感觉是对症的啊。”
“许女士,你服药后,胃口有没有好转?”林远志问道。
“比之前好一点。”
“会怕冷吗?”
“会。我出门都包的严严实实的。”
“容易口渴吗?”
“还行。”
“晚上有盗汗吗?”
“没有。”
“就是容易累对吧?”
“对,特别容易累,现在走路都觉得很累。”
林远志说道:“我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。”
徐荣问道:“小林,你说说看。”
“治疗咳喘,不是有一个原则吗?久咳必虚,许女士这病治疗三年了,所以肯定有虚症,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有气虚,但是麦门冬汤里边本身有人参,所以我就没考虑加补气药,现在又怕冷,说明还有阳虚——肾不纳气。”
封总立即拿小本本记下来:“对,肾不纳气,治疗久咳必须考虑到的情况。”
“肾主纳气,肾虚则不纳气。麦门冬汤可以润降肺气,所以开始喉咙不干了,咳嗽短气也跟着减轻了,可是肾虚无法收纳,肺气降下来无法收藏,所以就没了疗效。想要调整也简单,在麦门冬汤中,加入附子补阳就可以了。”
封总很惊奇的说道:“第一次听说这样加的。在清肺降气的方剂里加补肾阳的药!”
徐荣说道:“有的,临床上碰到有些病人,明明是咳喘,但是也有肾阳虚的症状,比如怕冷无力腰酸腿疼,都应该考虑到肾不纳气的范围。所以该补肾阳就补肾阳。不过,小林,我觉得,附子对于这种阴虚燥咳的病人来说,还是太燥热了,还是换成鹿角霜比较妥当,鹿角霜温通不燥。”
鹿角霜,就是鹿角熬出鹿角胶后剩下的骨质部分,相对于同样可以补阳的鹿角胶来说,鹿角霜要便宜很多。
“好,就用鹿角霜吧,我没意见。”林远志同意了。
徐荣写下药方后,交给许女士,然后许女士就走了。
封总问道:“肾阳虚会肾不纳气,那肾阴虚也会吗?”
林远志说道:“会。一般来说,都是先出现肾阴虚,然后才跟着出现肾阳虚,然后是阴阳两虚。像这个许女士,她舌红少苔,其实就是典型的阴虚,又气虚怕冷,那就是阳虚……”
“就是说阴阳两虚咯!那为什么只用鹿角霜补阳,不加其他药补阴呢?”
林远志眨眨眼,道:“你忘了吗,麦门冬汤的主药麦门冬,它就是补阴常用药啊。”
“啊,对,我怎么忘记这个了!”封总一拍额头。
徐荣抬头说道:“药方我已经发给御信堂了。麦冬我用到了60克,就是为了加强补阴的效果。小林说得对,这病人是阴阳两虚,所以要重视阴阳双补。”
林远志说道:“脑梗引发咳嗽短气,这也挺奇怪的,一般脑梗不是会出现偏瘫之类的症状吗?”
“可能是脑梗通过溶栓药物治好了,阴虚燥咳是属于并发症吧。”徐荣说道,“许女士病了三年,要是能治好也算是幸运的。你们知道吗,很多病人,这咳嗽十几二十年都好不利索,要是碰上感冒,病情加重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”
林志远说道:“所以说,治病也需要缘分。”
封总笑道:“听上去有点玄。”
徐荣忽然问道:“刚才那个警察叫你去干什么?”
林远志于是说起大致情况。
徐荣摇头笑道,喝了口水,说:“植物人啊……那可是个大工程,到底喝多久中药,中途有没有去观察病人的舌脉变化……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?”
“一定要让他去接受审判才行吗?”封总义愤填膺地说,“那种人渣死了才好,为什么还要抢救她,还要让人伺候他救醒他,简直是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,用这资源去帮助有需要的病人不是更好嘛?”
林远志说道:“从你的立场当然是这样认为了,但是人家当警察的,看法肯定就不一样。让每个罪犯受到该有的审判,这才是他们的追求吧。不然碰到通缉犯嫌疑人,全都开枪打死了,那还需要法院干什么?”
徐荣说道:“你们两个,有什么事情等一下下班后再讨论,还剩下最后一个病人,先看完了。”
林远志和封总都不说话了。
接着,走进来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,旁边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。
这个老太太之前也是来过的,这次是来复诊的。
林远志记得她姓欧阳,陪她来的是她的孙女。
老太太背稍微有点驼,人偏瘦,看起来还算比较精神。
这是林远志看过的,年纪最大的病人。
她的症状倒是很普通。
就是草莓舌,然后只要是吃辣或者热的食物,舌头就会痛得不行,而且大便干结,五六天才一次。
没有舌苔的草莓舌,是典型阴虚上火的舌象。
“老太太,上次给你开的那个药,吃了有效果吗?”林远志问道。
孙女帮着回答:“我奶奶说,大便有改善,以前五六天一次,现在三四天一次。舌头还是没什么变化。”
林远志不用看病历,都记得上次开的是“知柏地黄丸”,专门治疗阴虚上火的。
“吃了多久?”
“一个月了。”老太太自己回答。
林远志给老太太号脉看色。
脉象细数,舌象还是草莓舌,没明显变化。
“徐主任,舌脉和上次一样,还是阴虚上火,你觉得要怎么调整?”
徐荣看着电子病历,说道:“知柏清热效果不行,改用麦冬、玄参效果更强,再加上大黄泻热通便。”
林远志说道:“我觉得加上白附片和肉桂……”
“什么,加上补阳药?”徐荣有点吃惊。
“单纯的补阴清热效果不明显,说明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津不上承。阳虚无法将肾水送上去以济心火,心火上逆,心开窍于舌,所以才会一直都是草莓舌。上有火下必寒,所以我认为可以加几克补阳药试试看。”
徐荣点点头,道:“这是引火归元的路子。有时候用补阴清热药效果不佳,确实可以加上补阳药来进行调整。小林,你这思路越来越广了啊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