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进大明,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428章:中原归属

小说:打进大明,比考进大明容易 作者:斩悬 更新时间:2025-11-09 14:22:02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数日后,山西祁县,乔家大宅深处,一间隐秘的书房内。

  晋商领袖乔致广亲自接待了风尘仆仆、扮作行商的阎玄。

  香茗袅袅,气氛却微妙。

  乔致广眼神精明,看着阎玄笑着开口。

  “阎先生远道而来,辛苦了,不知阎大人近来可好?前线战事......听闻甚是激烈。”

  他绝口不提投资,只谈战局。

  毕竟能将生意做到这等程度,晋商靠着的不仅仅是商业目光,自然还有官场局势的清明。

  他早就知道对方来这里有所目的。

  阎玄微微一笑,品了口茶,不疾不徐缓缓开口。

  “托乔东家的福,阎大人安好,战事确实胶着,朝廷二十万大军,毕竟不是虚数,更何况。”

  “若是黑袍军不好,那么很多势力怕是都要陷入颓势了。”

  话音落下,乔家主脸色未变,瞳孔却微微收缩。

  片刻后,他仍是笑着开口。

  “使者这是何意?”

  阎玄收敛笑意,话锋一转。

  “我黑袍军根基已成,火器之利,乔东家应是有所耳闻,只是,长期鏖战,消耗巨大,若......若前线有个闪失,我等败退,恐怕朝廷下一步,便是清算历年与我军有商贸往来者了,毕竟,朝廷缺饷,可是由来已久。”

  “更何况,嘉靖皇帝修他的西苑,永远都是缺银子的,东南海商经营百余年的海贸嘉靖都敢咬一口,别说这次黑袍军若败了,更是有机会好好搜刮一番‘附逆乱党’。”

  乔致广眼皮一跳,端着茶盏的手稳如磐石,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忧虑。

  他家族不仅与黑袍军有大宗交易,更有子侄在黑袍军辖地为吏,利益捆绑极深。

  阎玄放下茶盏,轻飘飘地补充。

  “阎大人让我带句话,出了力的,才配在将来的宴席上分食。坐观成败者,恐怕连汤都喝不上一口热乎的。”

  书房内陷入沉寂,只有炭火盆偶尔的噼啪声。

  良久,乔致广缓缓放下茶盏,眯起眼睛,仿佛下了决心,压低声音。

  “阎先生,朝廷三个月前为剿匪军新辟的一条粮道,途经潞安府,有一段路倚着山崖,下面就是浊漳河,近日暴雨连绵,山体松动......听说,那段路上的一座关键石桥,怕是......撑不了几天了,一旦桥垮,粮队绕行,至少耽搁半月。”

  阎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,拱手道。

  “乔东家深明大义,此事,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。阎某告辞,还要去山东王家拜访。”

  乔致广亲自将阎玄送至侧门,心中已然将宝压在了黑袍军一边。

  就在阎玄奔波的同时,黄河下游,陈州太康县。

  县衙内,知县江远山看着手中刚刚送来的急报,脸色惨白,双手颤抖。

  “县尊!祸事了!”

  县丞声音带着哭腔。

  “黄河......黄河又从昔日处决口,水势沿着五年前的老路,从杞县南部的五岔口冲进我县境内,经过荆岗、虎备岗,直扑太康,眼看就要汇入涡河入淮了,沿途村庄......十室九空啊!初步统计,淹没民田超过五万亩,冲毁民房数千间,无家可归的流民已有万余,溺毙、砸死者......尚未统计完全......”

  江远山瘫坐在椅子上,喃喃开口。

  “上游......黑袍军不是一直在加固堤防吗?怎么下游还是......朝廷的赈灾旨意呢?银子呢?粮食呢?”

  他得到的只有沉默。

  朝廷的精力全在剿匪上,哪有余力管这下游灾民?

  师爷在一旁低声道。

  “东翁,现在流民还是小患,若再过些时日,大雨不停,天气转寒,无衣无食,冻饿而死之人将不计其数!更可怕的是,溺毙的人畜若不及时清理,必生大疫!到那时......太康县就全完了!”

  江远山猛地站起,双眼赤红。

  “给朝廷上折子!八百里加急,陈请赈灾!另外,立刻组织衙役民壮,搭建窝棚,先把流民安置起来!再去城里,找那些大户缙绅,就说本官......不,是替朝廷,替万千黎民求他们,捐钱捐粮,先熬过眼前再说!”

  他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和无力。

  天灾之下,人祸频仍,一个小小的知县,又能改变什么?混乱的种子,已然播下。

  而太康县只是其中一处缩影,整个黄河下游,加上上游的连日大雨,几乎疯狂蔓延,流民从悄无声息开始变得触目惊心。

  而与此同时,粮道消息陆续传回河南府明军大营。

  胡宗宪看着手中几份几乎同时送达的急报,眉头紧锁。

  “督宪,山东方面急报,兖州府通往河南的官道,一座石桥被山洪冲垮,押运粮草的队伍被困对岸,修复需十日!”

  “报!山西方面急报,潞安府粮道遭遇山体滑坡,道路中断,最新一批粮草被迫改道,延误至少半月!”

  “报!东南漕运传来消息,运粮船队在微山湖一带遭水匪骚扰,虽未失粮,但行程被拖慢数日......”

  胡宗宪将急报重重拍在案上,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。

  “桥梁冲垮、山体滑坡、水匪骚扰......怎么会如此巧合?几乎在同一时间,多条粮道受阻?”

  他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。

  这绝不像是简单的天灾或意外,倒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,正在悄然收紧,目标直指剿匪军的命脉,粮草补给。

  若粮道长期不畅,这二十万大军,不战自溃!

  而与明军大营的焦虑形成对比,黑袍军帅帐内,阎赴与张居正看着阎玄送回的秘密情报,神色平静。

  “山西乔家,山东王家,都已应允暗中出手。东南周家那边,阎玄已亲自前往。”

  张居正汇报。

  阎赴点头。

  “很好。接下来,便是耐心等待。等待明军粮草不济,军心浮动。等待这雨......下到明军筋疲力尽的那一刻。”

 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舆图,越过眼前的河南府战场,落在了广袤的江南和蜿蜒的长江上。

  “白龟。”

  阎赴缓缓道。

  “此间战事若定,下一步,当放眼江南了,江南富庶,亦是人丁繁盛之地,然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,尤其各大庄园,奴仆数量惊人,若......能有人在江南,效仿昔年黄巾旧事,煽动奴变......”

  张居正眼中精光一闪。

  “不错,江南若乱,则朝廷赋税重地动摇,必然分兵南下,我可趁势东出,经略中原,直逼南京!此事......或可让潜伏江南的细作,暗中散布消息,联络豪强之家的桀骜奴仆,待时机成熟......”

  两人又商议了另一项更为直接的行动。

  “还有,明军目前最主要的粮道,仍是依靠汾水漕运,若能派一支精锐水军,乘快船沿汾水而上,袭击其运输船队,焚毁粮草,效果将立竿见影。”

  战略的棋盘上,落子愈发深远。

  暴雨依旧,但黑袍军的攻势,已不再局限于正面的刀光剑影,而是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经济、社会和后勤之地。

  这一刻,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大战,悄无声息开始向着更加复杂、更加残酷的方向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