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府外,天地间白茫茫一片,暴雨如注。
泥泞的平原上,黑袍军第一团团长阎天麾下两万精锐,与明军蓟南总兵郭琮率领的五万剿匪军主力,迎头相撞,展开了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正面决战。
明军阵线绵延数里,郭琮吸取了教训,不再采用密集冲锋。
他将队伍分为三个大型攻击波次。
第一波是以刀盾手和长枪兵为主的攻坚步兵方阵,散兵线推进,旨在吸引和消耗黑袍军火力。
第二波是隐藏在阵后的弓弩手集群,尽管雨天弓弦疲软,但仍准备进行压制性抛射。
第三波则是他最精锐的骑兵和重甲步兵,作为决胜力量,伺机而动。
两翼还布置了轻骑兵进行牵制骚扰。
阵型厚实,层次分明,显示出郭琮稳扎稳打的意图。
黑袍军方面,阎天将兵力呈倒品字形部署。
中央是核心的火铳步兵方阵,线列整齐,燧发枪兵在前,鸟铳兵在后,形成梯次射击火力。
方阵两侧依托地形构筑了简易胸墙和障碍物,后方高地上,数十门改良火炮已褪去炮衣,黑黝黝的炮口指向敌方。
两翼则布置了精锐的长枪兵和刀盾手,混编部分鸟铳骑兵,用于保护侧翼和反冲击。
厮杀在震天的炮声中爆发。黑袍军的火炮率先怒吼,实心弹和开花弹划破雨幕,落入明军第一波冲锋队列,炸起一片泥浆和残肢。
但明军散兵线有效减少了伤亡,士兵们踩着泥泞,嚎叫着继续前进。
进入百步距离,黑袍军阵中响起尖锐的哨音。
“第一排!瞄准!放!”
军官声嘶力竭地呐喊。
燧发枪爆鸣,白色的硝烟瞬间弥漫,冲在最前的明军如同被镰刀扫过,成片倒下。
雨水极大地影响了火药威力,但黑袍军严格的防潮措施和排枪齐射的密度,依然造成了可观杀伤。
“第二排!上前!放!”
第二轮齐射接踵而至。明军士兵在泥泞中艰难前行,不断有人中弹扑倒,鲜血瞬间染红泥水。
但他们人数占优,后续部队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。
明军的弓箭手也开始零星还击,箭矢软绵绵地落下,杀伤有限,但增加了战场混乱。
短兵相接在泥泞中进行,最为残酷。
黑袍军士兵凭借更好的甲胄和配合,往往能抵挡数倍明军的围攻。
一个黑袍军长枪兵刚刺穿一名敌兵,侧翼就挨了一刀,幸好镶铁棉甲挡住了大部分力道,他踉跄着,被同伴拖回阵线。
另一处,明军凭借人数优势,几个士兵围住一个落单的黑袍军刀盾手,乱刀砍下,尽管对方盾牌格挡、战刀劈砍带走了两人,最终还是被长枪从背后捅穿。
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,战场变成了巨大的血肉磨坊。
明军凭借人海战术,一波波冲击,黑袍军则依靠火器优势和严明纪律,一次次将敌人击退。
泥泞的地面躺满了尸体和伤员,雨水混合着血水,形成暗红色的小溪。
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,明军伤亡远超黑袍军,但黑袍军的战线也开始显现疲态,弹药消耗惊人。
与此同时,厮杀的远远不止是河南府的正面战场,延桉府招地县,夜幕深沉。
剿匪军新军参将钱武和衣而卧,连日奔波的疲惫让他刚刚陷入浅眠,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亲兵带着颤音的惊呼猛地惊醒!
“将军!不好了!大事不好!城......城被围了!”
钱武一个激灵坐起,心脏狂跳,睡意全无。
他一把抓过床头的佩刀,厉声喝问。
“慌什么!说清楚!何处被围?多少人?”
“四面!四面都是火把!密密麻麻,数不清啊!还有......还有炮声!像是从东门和北门方向传来的!”
亲兵脸色煞白,雨水顺着盔沿往下淌。
钱武心头巨震,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。
他一把推开亲兵,抓起冰冷的铠甲胡乱套上,带着一队亲兵冒着大雨冲上县衙附近最近的一段城墙。
冰冷的雨水瞬间浇透了他的战袍,但他浑然不觉,手扶垛口,极力向城外黑暗中望去。
这一看,让他倒吸一口凉气,血液几乎凝固!
只见城墙之外,无尽的黑暗雨幕中,密密麻麻、数不清的火把光芒,如同盛夏夜空的繁星,又像是地狱深渊睁开的无数只眼睛,将整个招地县城围得水泄不通!
那些独属于火油的火光在雨水中摇曳、折射,显得影影绰绰,更添了几分诡异和压迫感。
粗略估算,这火把的数量,暗示着围城兵力绝不下三万之众。
远处,还隐约传来沉闷的、如同滚雷般的炮声,虽然听起来距离尚远,威力似乎也不大,但在这寂静的雨夜,每一声都敲打在守军的心坎上。
“空城......陷阱!”
钱武瞬间明白了过来,牙齿咬得咯咯作响,一拳狠狠砸在湿滑的城砖上。
“黑袍逆贼!好毒的计算!”
他立刻意识到,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,低估了黑袍军的决心和狡诈。
这招地县城小墙矮,城墙不足两丈,且多处残破,根本无险可守。
数万大军挤在这么个小城里,兵力无法展开,反而成了活靶子。
对方这是要瓮中捉鳖!
“不能坐以待毙!”
钱武毕竟是戚继光一手提拔的将领,虽惊不乱,迅速做出决断。
“传令!集结所有骑兵和最能打的重甲步兵!集中到西门!准备突围!趁其立足未稳,打他个措手不及!”
他选择西门,是因为来时观察过,西门外地势相对开阔,利于骑兵冲刺。
而彼时招地县城西外约一里处,一个临时搭建的、隐蔽在树林后的雨棚下。
黑袍军团长阎地,身披蓑衣,神色平静如水,正听着夜不收的汇报。
“团长,城内明军有异动,兵马正向西门集结,火把密集,似有突围迹象。”
阎地脸上没有任何意外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。
泥泞的平原上,黑袍军第一团团长阎天麾下两万精锐,与明军蓟南总兵郭琮率领的五万剿匪军主力,迎头相撞,展开了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正面决战。
明军阵线绵延数里,郭琮吸取了教训,不再采用密集冲锋。
他将队伍分为三个大型攻击波次。
第一波是以刀盾手和长枪兵为主的攻坚步兵方阵,散兵线推进,旨在吸引和消耗黑袍军火力。
第二波是隐藏在阵后的弓弩手集群,尽管雨天弓弦疲软,但仍准备进行压制性抛射。
第三波则是他最精锐的骑兵和重甲步兵,作为决胜力量,伺机而动。
两翼还布置了轻骑兵进行牵制骚扰。
阵型厚实,层次分明,显示出郭琮稳扎稳打的意图。
黑袍军方面,阎天将兵力呈倒品字形部署。
中央是核心的火铳步兵方阵,线列整齐,燧发枪兵在前,鸟铳兵在后,形成梯次射击火力。
方阵两侧依托地形构筑了简易胸墙和障碍物,后方高地上,数十门改良火炮已褪去炮衣,黑黝黝的炮口指向敌方。
两翼则布置了精锐的长枪兵和刀盾手,混编部分鸟铳骑兵,用于保护侧翼和反冲击。
厮杀在震天的炮声中爆发。黑袍军的火炮率先怒吼,实心弹和开花弹划破雨幕,落入明军第一波冲锋队列,炸起一片泥浆和残肢。
但明军散兵线有效减少了伤亡,士兵们踩着泥泞,嚎叫着继续前进。
进入百步距离,黑袍军阵中响起尖锐的哨音。
“第一排!瞄准!放!”
军官声嘶力竭地呐喊。
燧发枪爆鸣,白色的硝烟瞬间弥漫,冲在最前的明军如同被镰刀扫过,成片倒下。
雨水极大地影响了火药威力,但黑袍军严格的防潮措施和排枪齐射的密度,依然造成了可观杀伤。
“第二排!上前!放!”
第二轮齐射接踵而至。明军士兵在泥泞中艰难前行,不断有人中弹扑倒,鲜血瞬间染红泥水。
但他们人数占优,后续部队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。
明军的弓箭手也开始零星还击,箭矢软绵绵地落下,杀伤有限,但增加了战场混乱。
短兵相接在泥泞中进行,最为残酷。
黑袍军士兵凭借更好的甲胄和配合,往往能抵挡数倍明军的围攻。
一个黑袍军长枪兵刚刺穿一名敌兵,侧翼就挨了一刀,幸好镶铁棉甲挡住了大部分力道,他踉跄着,被同伴拖回阵线。
另一处,明军凭借人数优势,几个士兵围住一个落单的黑袍军刀盾手,乱刀砍下,尽管对方盾牌格挡、战刀劈砍带走了两人,最终还是被长枪从背后捅穿。
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,战场变成了巨大的血肉磨坊。
明军凭借人海战术,一波波冲击,黑袍军则依靠火器优势和严明纪律,一次次将敌人击退。
泥泞的地面躺满了尸体和伤员,雨水混合着血水,形成暗红色的小溪。
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,明军伤亡远超黑袍军,但黑袍军的战线也开始显现疲态,弹药消耗惊人。
与此同时,厮杀的远远不止是河南府的正面战场,延桉府招地县,夜幕深沉。
剿匪军新军参将钱武和衣而卧,连日奔波的疲惫让他刚刚陷入浅眠,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亲兵带着颤音的惊呼猛地惊醒!
“将军!不好了!大事不好!城......城被围了!”
钱武一个激灵坐起,心脏狂跳,睡意全无。
他一把抓过床头的佩刀,厉声喝问。
“慌什么!说清楚!何处被围?多少人?”
“四面!四面都是火把!密密麻麻,数不清啊!还有......还有炮声!像是从东门和北门方向传来的!”
亲兵脸色煞白,雨水顺着盔沿往下淌。
钱武心头巨震,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。
他一把推开亲兵,抓起冰冷的铠甲胡乱套上,带着一队亲兵冒着大雨冲上县衙附近最近的一段城墙。
冰冷的雨水瞬间浇透了他的战袍,但他浑然不觉,手扶垛口,极力向城外黑暗中望去。
这一看,让他倒吸一口凉气,血液几乎凝固!
只见城墙之外,无尽的黑暗雨幕中,密密麻麻、数不清的火把光芒,如同盛夏夜空的繁星,又像是地狱深渊睁开的无数只眼睛,将整个招地县城围得水泄不通!
那些独属于火油的火光在雨水中摇曳、折射,显得影影绰绰,更添了几分诡异和压迫感。
粗略估算,这火把的数量,暗示着围城兵力绝不下三万之众。
远处,还隐约传来沉闷的、如同滚雷般的炮声,虽然听起来距离尚远,威力似乎也不大,但在这寂静的雨夜,每一声都敲打在守军的心坎上。
“空城......陷阱!”
钱武瞬间明白了过来,牙齿咬得咯咯作响,一拳狠狠砸在湿滑的城砖上。
“黑袍逆贼!好毒的计算!”
他立刻意识到,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,低估了黑袍军的决心和狡诈。
这招地县城小墙矮,城墙不足两丈,且多处残破,根本无险可守。
数万大军挤在这么个小城里,兵力无法展开,反而成了活靶子。
对方这是要瓮中捉鳖!
“不能坐以待毙!”
钱武毕竟是戚继光一手提拔的将领,虽惊不乱,迅速做出决断。
“传令!集结所有骑兵和最能打的重甲步兵!集中到西门!准备突围!趁其立足未稳,打他个措手不及!”
他选择西门,是因为来时观察过,西门外地势相对开阔,利于骑兵冲刺。
而彼时招地县城西外约一里处,一个临时搭建的、隐蔽在树林后的雨棚下。
黑袍军团长阎地,身披蓑衣,神色平静如水,正听着夜不收的汇报。
“团长,城内明军有异动,兵马正向西门集结,火把密集,似有突围迹象。”
阎地脸上没有任何意外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