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众人的脑海中,一个全新的,强大的,让他们闻所未闻的宁杭,即将拔地而起!
“此事,就这么定了。”
林辰坐回主位,一锤定音。
“王主簿,拟章程,昭告全县。”
“七日内,我要巡逻署的牌子挂起来。”
“十日内,我要县学里,传出读书声!”
“下……下官……遵命!”
王谦躬身领命,声音都在颤抖。
他知道,未来的宁杭,不再是修修补补。
而是推倒重来,改天换地!
而他,将是这场风暴的亲历者和执行者。
这让他恐惧,却又有一种被时代洪流选中的战栗与兴奋。
……
夜深。
林辰回到内宅,柳如是早已为他备好了安神的香茶。
“夫君,今天又在为县里的事操劳吧?”她柔声问道,纤纤玉指轻轻为他按**太阳穴。
“嗯。”林辰闭上眼,享受着这难得的温存,“宁杭的底子太薄,一切都得从头开始。今天,我定了两件事,成立巡逻署,开办县学。”
柳如是的手微微一顿。
她冰雪聪明,瞬间明白了这两件事背后那深远的意义。
“巡逻署安内,县学筑基。夫君这是在为宁杭,打下万世之基业。”她的声音里,充满了惊叹与自豪。
“只是……这两件事,都是耗钱如流水的无底洞,县衙的库房……”
“钱,从来不是问题。”
林辰睁开眼,握住她的手,眼中闪烁着如星辰般璀璨的自信光芒。
“一座象牙山,足够我们前期所有的开销。”
“而且,我们还有一条真正的黄金水道,尚未开启。”
他指的是那份从李长海手中,用三百悍匪的命换来的航线图。
“如是,你要知道,固守一地,终究是死路一条。”
林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。
“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,练新军,办学堂,都只是在打地基。”
他的目光,仿佛穿透了屋顶,望向了那无垠的、深邃的星空。
“我们会有更广阔的天地。”
柳如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夫君,看着他眼中的雄心壮志。
她没有感到害怕,心中反而涌起一股与有荣焉的自豪和安宁。
……
清晨的第一缕曦光,刺破薄雾,洒在宁杭县的青石板路上。
坊间的百姓推开门,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愣住了。
街道上,出现了一道前所未见的风景线。
一队队身穿黑色劲装的年轻人,正两人一组,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,在城中各处巡弋。
他们腰间悬着制式短棍,脚踩厚底皂靴,走动间悄无声息,唯有衣袂带起微风。
他们的衣衫样式简洁干练,胸口用白线绣着一个醒目的“巡”字,眼神锐利如鹰,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一切。
这,就是新成立的“巡逻署”。
百姓们起初是畏惧的,以为是哪家大人的亲兵,纷纷退至路边,低头避让。
可他们很快就发现,这些人,和记忆里那些懒散油滑、吃拿卡要的衙役,截然不同。
他们不骚扰任何一个百姓。
不索要一文钱的好处。
见到步履蹒跚的老人,会主动上前搀扶一把。
看到街角有争执,会立刻上前调解,言语客气,态度公正得让人不敢相信。
城东的张屠户和李裁缝,为了一只过界的鸡,吵得面红耳赤脖子粗,眼看就要动手。
两名巡逻队员闻声赶到。
为首的青年身材高大,名叫周铁牛,本是玄甲卫的士兵,因性格沉稳,被张龙亲自点将,调入了巡逻署。
他没有像以往的衙役那样,不分青红皂白,先用杀威棒各打五十大板。
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,却让两个争吵的男人主动找他评理。
“一只鸡而已。”
周铁牛的声音洪亮,却不带丝毫威压。
“两位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,抬头不见低头见,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半辈子的和气,值当吗?”
“李大叔,您看这样行不行?您的鸡,踩坏了张屠户家几棵菜苗,您赔他三文钱。张大叔,您也消消气,回头我帮您把篱笆扎牢实点。”
一番话,合情合理,说得两个大男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。
最终,两人嘟囔了两句,互相拱了拱手,这事就算过去了。
周铁牛看着他们拱手言和,心中竟有些哭笑不得。
他想起就在不久前,自己还在演武场的尸山血海中,手起刀落,与凶悍的铁甲骑兵殊死搏杀。
而现在,他却站在这里,调解一只鸡引发的邻里纠纷。
这反差,未免太大了。
但他很快就收起了这点心思,目光重新变得坚定。
大人说过,巡逻署的职责,就是护我宁杭,保境安民。
百姓能安居乐业,他们这些当兵的,在外面流血拼命,才算值得!
巡逻署的出现,像一股清风,迅速吹散了笼罩在宁杭县上空多年的混乱与散漫。
地痞流氓不敢再上街惹事,小偷小摸也销声匿迹。
整个县城的秩序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焕然一新。
而另一件让全县轰动的大事,则是县学学堂的正式开张。
学堂,就设在县衙旁的一处大宅院里,一位乡绅的府邸,被林辰直接征用。
开学第一天。
上百个衣衫褴褛,脸上还挂着鼻涕的半大孩子,被父母们将信将疑地送了过来。
他们之中,绝大多数人,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
负责文科学堂的,是主簿王谦。
他虽然觉得此事处处透着“僭越”和“不合规矩”,但县令有令,他也不敢违抗。
他从县衙里挑了几个识字的文书,又请来两位落魄的老秀才,总算勉强凑齐了教习班子。
当王谦看着那些孩子,领到崭新的书本、纸笔时,眼中那渴望又新奇的光芒,让他那颗坚守了半辈子规矩的心,第一次产生了动摇。
或许……大人做的,才是对的?
如果说,巡逻署和县学堂,是林辰在改变宁杭的上层建筑。
那么他接下来的动作,则是要彻底夯实这座城市的根基。
在县衙广场对面,又挂出了一块崭新的牌子——“农贸署”。
告示贴满全城。
“凡我宁杭县农户,所产余粮、山货、茶叶,皆可售予农贸署。官府按市价统一收购,绝不压价,当场结清!”
这道政令,在平民百姓中,掀起了远比前两件事更加剧烈的波涛!
自古以来,农人最苦。
辛辛苦苦一年,打下的粮食,交完租子,所剩无几,勉强能糊口。
可如今,种着知县大人提供的高产土豆和玉米,交完官粮不光能糊口,还有剩余。
所余的粮食还能换点活钱,但被那些走街串巷的粮商层层盘剥。
一石粮食,能换回半石的钱,都算是遇到祖上积德的善心人了。
现在,官府要亲自下场收粮?
还保证不压价?
天底下,哪有这样的好事!
众人的脑海中,一个全新的,强大的,让他们闻所未闻的宁杭,即将拔地而起!
“此事,就这么定了。”
林辰坐回主位,一锤定音。
“王主簿,拟章程,昭告全县。”
“七日内,我要巡逻署的牌子挂起来。”
“十日内,我要县学里,传出读书声!”
“下……下官……遵命!”
王谦躬身领命,声音都在颤抖。
他知道,未来的宁杭,不再是修修补补。
而是推倒重来,改天换地!
而他,将是这场风暴的亲历者和执行者。
这让他恐惧,却又有一种被时代洪流选中的战栗与兴奋。
……
夜深。
林辰回到内宅,柳如是早已为他备好了安神的香茶。
“夫君,今天又在为县里的事操劳吧?”她柔声问道,纤纤玉指轻轻为他按**太阳穴。
“嗯。”林辰闭上眼,享受着这难得的温存,“宁杭的底子太薄,一切都得从头开始。今天,我定了两件事,成立巡逻署,开办县学。”
柳如是的手微微一顿。
她冰雪聪明,瞬间明白了这两件事背后那深远的意义。
“巡逻署安内,县学筑基。夫君这是在为宁杭,打下万世之基业。”她的声音里,充满了惊叹与自豪。
“只是……这两件事,都是耗钱如流水的无底洞,县衙的库房……”
“钱,从来不是问题。”
林辰睁开眼,握住她的手,眼中闪烁着如星辰般璀璨的自信光芒。
“一座象牙山,足够我们前期所有的开销。”
“而且,我们还有一条真正的黄金水道,尚未开启。”
他指的是那份从李长海手中,用三百悍匪的命换来的航线图。
“如是,你要知道,固守一地,终究是死路一条。”
林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。
“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,练新军,办学堂,都只是在打地基。”
他的目光,仿佛穿透了屋顶,望向了那无垠的、深邃的星空。
“我们会有更广阔的天地。”
柳如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夫君,看着他眼中的雄心壮志。
她没有感到害怕,心中反而涌起一股与有荣焉的自豪和安宁。
……
清晨的第一缕曦光,刺破薄雾,洒在宁杭县的青石板路上。
坊间的百姓推开门,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愣住了。
街道上,出现了一道前所未见的风景线。
一队队身穿黑色劲装的年轻人,正两人一组,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,在城中各处巡弋。
他们腰间悬着制式短棍,脚踩厚底皂靴,走动间悄无声息,唯有衣袂带起微风。
他们的衣衫样式简洁干练,胸口用白线绣着一个醒目的“巡”字,眼神锐利如鹰,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一切。
这,就是新成立的“巡逻署”。
百姓们起初是畏惧的,以为是哪家大人的亲兵,纷纷退至路边,低头避让。
可他们很快就发现,这些人,和记忆里那些懒散油滑、吃拿卡要的衙役,截然不同。
他们不骚扰任何一个百姓。
不索要一文钱的好处。
见到步履蹒跚的老人,会主动上前搀扶一把。
看到街角有争执,会立刻上前调解,言语客气,态度公正得让人不敢相信。
城东的张屠户和李裁缝,为了一只过界的鸡,吵得面红耳赤脖子粗,眼看就要动手。
两名巡逻队员闻声赶到。
为首的青年身材高大,名叫周铁牛,本是玄甲卫的士兵,因性格沉稳,被张龙亲自点将,调入了巡逻署。
他没有像以往的衙役那样,不分青红皂白,先用杀威棒各打五十大板。
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,却让两个争吵的男人主动找他评理。
“一只鸡而已。”
周铁牛的声音洪亮,却不带丝毫威压。
“两位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,抬头不见低头见,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半辈子的和气,值当吗?”
“李大叔,您看这样行不行?您的鸡,踩坏了张屠户家几棵菜苗,您赔他三文钱。张大叔,您也消消气,回头我帮您把篱笆扎牢实点。”
一番话,合情合理,说得两个大男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。
最终,两人嘟囔了两句,互相拱了拱手,这事就算过去了。
周铁牛看着他们拱手言和,心中竟有些哭笑不得。
他想起就在不久前,自己还在演武场的尸山血海中,手起刀落,与凶悍的铁甲骑兵殊死搏杀。
而现在,他却站在这里,调解一只鸡引发的邻里纠纷。
这反差,未免太大了。
但他很快就收起了这点心思,目光重新变得坚定。
大人说过,巡逻署的职责,就是护我宁杭,保境安民。
百姓能安居乐业,他们这些当兵的,在外面流血拼命,才算值得!
巡逻署的出现,像一股清风,迅速吹散了笼罩在宁杭县上空多年的混乱与散漫。
地痞流氓不敢再上街惹事,小偷小摸也销声匿迹。
整个县城的秩序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焕然一新。
而另一件让全县轰动的大事,则是县学学堂的正式开张。
学堂,就设在县衙旁的一处大宅院里,一位乡绅的府邸,被林辰直接征用。
开学第一天。
上百个衣衫褴褛,脸上还挂着鼻涕的半大孩子,被父母们将信将疑地送了过来。
他们之中,绝大多数人,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
负责文科学堂的,是主簿王谦。
他虽然觉得此事处处透着“僭越”和“不合规矩”,但县令有令,他也不敢违抗。
他从县衙里挑了几个识字的文书,又请来两位落魄的老秀才,总算勉强凑齐了教习班子。
当王谦看着那些孩子,领到崭新的书本、纸笔时,眼中那渴望又新奇的光芒,让他那颗坚守了半辈子规矩的心,第一次产生了动摇。
或许……大人做的,才是对的?
如果说,巡逻署和县学堂,是林辰在改变宁杭的上层建筑。
那么他接下来的动作,则是要彻底夯实这座城市的根基。
在县衙广场对面,又挂出了一块崭新的牌子——“农贸署”。
告示贴满全城。
“凡我宁杭县农户,所产余粮、山货、茶叶,皆可售予农贸署。官府按市价统一收购,绝不压价,当场结清!”
这道政令,在平民百姓中,掀起了远比前两件事更加剧烈的波涛!
自古以来,农人最苦。
辛辛苦苦一年,打下的粮食,交完租子,所剩无几,勉强能糊口。
可如今,种着知县大人提供的高产土豆和玉米,交完官粮不光能糊口,还有剩余。
所余的粮食还能换点活钱,但被那些走街串巷的粮商层层盘剥。
一石粮食,能换回半石的钱,都算是遇到祖上积德的善心人了。
现在,官府要亲自下场收粮?
还保证不压价?
天底下,哪有这样的好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