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争停息下来,内政一下子成为了主要任务。
对都护府来说,打下地盘容易,难的是战后治理。
随着都护府的发展壮大,军管的治理模式,越来越跟不上时代。
李牧需要一个稳定的大本营,而不是一个大军营。
采取军事化手段管理地方,在前期确实拥有很大的优越性,但弊端也非常明显。
最大问题就是武德太过充沛,在土地的诱惑下,人人都想功名马上取。
地方上的民兵预备役建设,除了装备跟不上外,训练都在向正规军看齐。
不需要官府动员,百姓自发加入队伍。
没有办法,南征大战进行的太过顺利。
欺负土著,根本不费力。
战争强度,还赶不上国内宗族抢水械斗。
短短半年时间,都护府的疆域面积增加了一倍,阵亡士兵不到四位数。
分摊到全军,大家看到的不是这家子弟立功,就是那家子弟受封。
至于仆从军的损失,从衙门到民间,都选择了无视。
到战场上走一圈下来,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肥沃土地,完全点在了虞人的软肋上。
不光民间沸腾了,就连都护府高层,也受到了影响。
哪怕是最反战的文官,都变成了主战派。
请战的文书,天天堆满他的案头。
回过神之后,李牧猛然间发现发动战争的自己,反而成了最大的反战派。
短期来看,这种全面要战的思潮,有利于对外扩张。
可时间拉长,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。
当大家吃惯了战争红利,再想叫停战车,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为了纠偏好战思潮,李牧搞起了官员培养班。
五品以上的文臣武将,都要轮流过来上课,他自己亲自充当老师。
中高层都要接受培训,下面更不用说。
一座座学校拔地而起,受限于师资力量,乡村一级的主要以扫盲为主。
再往上,主要是官员培训。
发展教育,依旧是任重而道远。
理论上来说,可以从国内引进读书人。
不过李牧对他们不放心。
宁愿自己搞,步子迈的慢一些,也不能把下一代交给这些人祸祸。
与其培养一堆腐儒出来祸国殃民,还不如不培养。
……
“侯爷,刚刚收到消息,云南巡抚暴毙了!”
兰林杰神色凝重的说道。
跟了李牧这么多年,他的**眼光,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云南巡抚在这种时候暴毙,实在是太过巧合,黔国公府的嫌疑太大了。
纵使不是黔国公府干的,文官集团也会咬死是他们干的。
大虞朝那么多地方官,突然暴毙死亡的,却是寥寥无几。
地方官就算是死在任上,也是提前就有征兆,大都是慢慢病死。
一旦发生暴毙死亡,朝廷必定会派出钦差调查。
很多事情,没法拿到台面上。
黔国公府在云南就是天,朝廷的法度对他们来说,约等于没有。
钦差大臣若是深入调查,肯定能翻出一堆的问题。
作为盟友,汉水侯这边,搞不好也会受影响。
毕竟,黔国公府那边只是违法,李牧可是自己在制定法律。
天高皇帝远,没人捅破窗户纸没事,一旦拿到台面上,也是不小的麻烦。
“哎!”
“黔国公府的人太急了,有些事情是不能干的。
先例一开,后患无穷!”
李牧摇头说道。
黔国公府和文官争权,他是知道的。
只是谁也想不到,一场普通的权力斗争,居然上升到了直接下黑手的地步。
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。
当**斗争用上刺杀手段,那就意味着以往的**规则,全部被打破。
或许是勋贵系在朝堂上的胜利,给了他们底气。
不过由此带来的后果,却需要天下人来承担。
“侯爷,消息是黔国公府那边送来的,估摸着是想让您帮忙善后,又不能明说。
此事牵扯太大,无论如何,黔国公府都不会承认。
据说黔国公府正在和镇远侯府商议联姻,如果双方谈妥的话,我们就不得不帮了。”
兰林杰开口提醒道。
勋贵联姻是常态,门登户对的公侯,整个大虞朝一共也就那么二三十家。
刨除已经没落的,以及没有适龄子弟的,实际上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大。
在以往的时候,还可以考虑文官世家,但现在不行。
文武矛盾激化,大家都要站队,这种时候绝不允许有人蛇鼠两端。
“暂且不用理会,等待出了结果再说。
发生了这种事,镇远侯府那边,估摸着也会慎重考虑这次联姻。”
李牧想了想说道。
内心深处,他已经打定了主意。
倘若**联姻达成,大家成了自己人,那就伸手拉黔国公府一把。
如果两家没谈拢,他就假装不知道。
后续局势怎么发展,那都是黔国公府自己的事。
至于两家联姻之事,他可不会乱伸手。
在婚姻问题上,大虞朝讲究父命之母,媒妁之言。
无论如何,都轮不到他这位堂兄插手。
……
养心殿。
“混账!”
“无灾无病的,巡抚都能暴毙在任上,这是要欺天啊!”
看着手中的奏折,永宁帝忍不住破口大骂道。
面对发怒的皇帝,大殿内的群臣,也纷纷低下头颅。
云南巡抚死的太过离奇,明眼人一看都会发现不对劲。
身份到了巡抚位置上,不说每天都有名医检查身体,但隔三差五肯定要检查一次。
如果身体有问题,医师不可能没有发现。
暴毙这种事,注定只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。
“陛下,或许是缅甸人下的黑手。
现在两国正在交战,云南巡抚率兵攻入缅甸境内,逼急了缅甸人。
自知无力抗衡天威,缅甸人才选择了铤而走险。
臣建议派出钦差彻查此案,尤其是巡抚的身边人,更是要重点筛查。”
刑部尚书费心远率先开口提议道。
看似在指责缅甸人是凶手,但明眼人都知道,他这是在指桑骂槐。
以云南巡抚的身份,外人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,能够对他下黑手的,必定是身边人。
有能力,也有动机,对云南巡抚下黑手的,唯有黔国公府。
至于缅甸王国,估摸着人家巴不得云南巡抚长命百岁。
难得遇上一个军事小白对手,谁想给自己增加难度呢!
“内阁,可有不同意见?”
见无人反驳,永宁帝开口询问道。
鉴于前面血的教训,在涉及文武之争的时候,他已经慎重了很多。
刑部尚书的话,摆明是冲着黔国公府去的。
在勋贵体系中,永镇云南的黔国公府和永镇安南的汉水侯府,都属于特殊存在。
一旦查实了罪名,朝廷该怎么处理此事,又是一个棘手的难题。
放任不管,这是在亵渎中央权威。
严厉追责,那就是逼人家造反。
相较于农民起义军,根深蒂固的黔国公府,一旦造反破坏力只会更大。
尤其是**上的影响,实在是太恶劣了。
“陛下,云南巡抚死在异国他乡,战场局势又瞬息万变,大军一挪动位置,死亡现场都没了。
缅甸境内瘴气丛生,身体不好的人,怕是承受不住。
这种棘手的案件,普通钦差怕是无力查清。
臣提议交给厂卫彻查!”
景国良面不改色的回答道。
同样是查案,不同的人去查,结果也不一样。
勋贵系在三司衙门中,影响力相当较小,无力影响调查结果。
厂卫看似是皇帝亲信,实际上到了永宁朝,早就被渗透的不成样子。
文官在里面安插了自己人,勋贵同样在里面安插了人手。
名义上是交给厂卫彻查,实际上却是在争夺查案主导权。
案子到了自己人手中,想查出什么样的结果,那就是自家说了算。
黔国公府只要愿意付出代价,把黑锅扣在缅甸人身上,对勋贵系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“首辅,此言不妥。
云南巡抚是朝廷命官,发生意外理应交给三司衙门彻查,厂卫还是不要插手的好!”
费心远当即争取道。
涉及到刑部的职权,他这个尚书,万万不能让步。
一旦开了这个先例,那么往后遇到其他类似案件,厂卫也会跟着插一手。
厂卫横行的年代,才过去没有多久,大家都心有余悸,这种事情万万不能允许。
“费尚书,你是多虑了。
首辅大人的提议,主要是缅甸王国自然条件恶劣,一般人适应不了。
倘若派出钦差,人刚到地方就病倒了,那还怎么查案?”
保龄侯郑瑞博当即背刺道。
刑部怕权力流逝,他这个左都御史不怕。
同为三司主官之一,他这个都察院老大,基本上就是摆设。
下面的御史,根本不买他的账。
既然掌控不了衙门,那么衙门的权力大小,也就不再重要。
反正他这个左都御史,就是皇帝临时拉来填坑,故意恶心言官们的。
能不能熬到三年任期结束,都是一个未知数。
“不妥!”
“本就是就是三司衙门职责,岂能……”
……
“住嘴!”
见众人纷纷下场,意识到冲突升级,永宁帝当即呵斥道。
“朕没功夫,听你们吵架。
三司衙门和锦衣卫,同时派人过去调查,朕需要真相!”
和稀泥般的处理结果,让清流党人大为不满。
锦衣卫掺和进来,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肆意操纵调查结果。
黔国公府不是**,干了这种事,肯定要毁灭证据。
案发地还在缅甸王国境内,更是为调查增添了难度。
更令人头疼的是查案钦差人选。
清流阵营中嘴炮高手一堆,刑侦这种备受读书人鄙视的专业,在清流阵营并不吃香。
专事刑狱的官员,品级普遍不高。
要查黔国公府,他们根本不够格,必须要由朝廷大员带队。
最少得三品起步,钦差大臣若是品级太低,根本镇不住场子。
想要利用此案,折腾出成果来,清流党必须找人联手。
偏偏清流党和各派的关系都不好,对一些**派系来说,清流的威胁比勋贵更大。
勋贵系即便在党争中胜利,也只是在内阁中站了两个位置,并没有在朝中大肆扩张。
不是勋贵系不想,纯粹是没有那么多人。
精英子弟都进入到了军中,留在朝堂上发展的,基本上都是自身能力有限,没多少追求的。
在边缘岗位上待着挺好,冒然提拔到要职上,反而容易惹出乱子来。
最大受益者,反而是亲近勋贵系的文官。
这些人在朝堂上还有一种身份,文官阵营中的中小派系。
无论是为了分化文官集团,还是单纯拉人干活,勋贵系两位阁老都必须拉拢一部分文官过去。
合作对象不可能是清流这种强势派系,只能是存在感较低的中小派系。
在利益面前,文武的界限,其实并不那么重要。
单纯从派系上来看,这一轮**大洗牌,真正的输家只有清流党一家。
文官阵营中的其他党派,不仅没有被削弱,反而获得了一定的增强。
以至于文武之争的后半场,成了清流党人孤军奋战。
……
黔国公府。
“礼物送出去了没有?”
孟厉轩关心的问道。
云南巡抚之死,造成的**影响,比他们预料中还要严重。
事发之后,省内的文官,就集体罢了工。
阻挡不了他们夺权,那就干脆非暴力不合作。
面对这种局面,接管军政大权的黔国公府,一时间也抓了瞎。
全是朝廷命官,没有皇帝的圣旨,他们可不敢处理。
迫于无奈,进入缅甸的军队,都退回了云南驻守。
为了应对朝廷追责,黔国公府果断选择了发动人脉关系,在朝中进行运作。
“礼物,大家都收了,也承诺了会帮我们说话。
怎奈文官们不按套路出牌,直接把怀疑对象说成缅甸人,要派钦差过来调查。
朝堂上爆发了激烈争吵,最后决定由三司衙门和锦衣卫,分别派人过来调查。”
孟修义气喘吁吁的回答道。
这个结局,不算太糟糕,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。
凡事都怕较真,朝廷一旦深入追查,许多隐藏的问题都会暴露。
“准备灭口吧!”
“安排一场战斗,让知情者壮烈牺牲。
府中一些产业,暂时先收一收,不要撞到刀口上。
各房的破事,赶紧抢在钦差抵达前处理掉。”
孟修远神色严肃的说道。
理智告诉他,清流党人会拿他们做文章。
弄死云南巡抚,就惹出这么大乱子,钦差大臣万万不能有事。
倘若让钦差查出了问题,黔国公府这次就算不被除爵,也要吃不了兜着走。
“二哥,没必要小题大做。
云南是我们地盘,钦差能够查案,那也要我们配合才行!”
孟修仁果断拒绝道。
黔国公府最重要的产业就是采矿,其中九成以上的矿山,都是非法开采。
一旦停了下来,每天的损失数以万计。
“这次的事,我们必须配合。
钦差大臣不光是查案,更是朝廷对我们的一次试探。
宁可被他们查出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,也不能直接对抗钦差!”
孟修远义正言辞的说道。
勋贵系肯帮忙,那是建立在大家属于同一阵营的前提下。
既得利益集团,本身就是秩序的维护者。
倘若黔国公府想脱离大虞割据一方,双方立即从盟友变成了仇敌。
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他们需要向朝廷证明自己的忠诚,以消除**上的不利影响。
对都护府来说,打下地盘容易,难的是战后治理。
随着都护府的发展壮大,军管的治理模式,越来越跟不上时代。
李牧需要一个稳定的大本营,而不是一个大军营。
采取军事化手段管理地方,在前期确实拥有很大的优越性,但弊端也非常明显。
最大问题就是武德太过充沛,在土地的诱惑下,人人都想功名马上取。
地方上的民兵预备役建设,除了装备跟不上外,训练都在向正规军看齐。
不需要官府动员,百姓自发加入队伍。
没有办法,南征大战进行的太过顺利。
欺负土著,根本不费力。
战争强度,还赶不上国内宗族抢水械斗。
短短半年时间,都护府的疆域面积增加了一倍,阵亡士兵不到四位数。
分摊到全军,大家看到的不是这家子弟立功,就是那家子弟受封。
至于仆从军的损失,从衙门到民间,都选择了无视。
到战场上走一圈下来,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肥沃土地,完全点在了虞人的软肋上。
不光民间沸腾了,就连都护府高层,也受到了影响。
哪怕是最反战的文官,都变成了主战派。
请战的文书,天天堆满他的案头。
回过神之后,李牧猛然间发现发动战争的自己,反而成了最大的反战派。
短期来看,这种全面要战的思潮,有利于对外扩张。
可时间拉长,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。
当大家吃惯了战争红利,再想叫停战车,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为了纠偏好战思潮,李牧搞起了官员培养班。
五品以上的文臣武将,都要轮流过来上课,他自己亲自充当老师。
中高层都要接受培训,下面更不用说。
一座座学校拔地而起,受限于师资力量,乡村一级的主要以扫盲为主。
再往上,主要是官员培训。
发展教育,依旧是任重而道远。
理论上来说,可以从国内引进读书人。
不过李牧对他们不放心。
宁愿自己搞,步子迈的慢一些,也不能把下一代交给这些人祸祸。
与其培养一堆腐儒出来祸国殃民,还不如不培养。
……
“侯爷,刚刚收到消息,云南巡抚暴毙了!”
兰林杰神色凝重的说道。
跟了李牧这么多年,他的**眼光,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云南巡抚在这种时候暴毙,实在是太过巧合,黔国公府的嫌疑太大了。
纵使不是黔国公府干的,文官集团也会咬死是他们干的。
大虞朝那么多地方官,突然暴毙死亡的,却是寥寥无几。
地方官就算是死在任上,也是提前就有征兆,大都是慢慢病死。
一旦发生暴毙死亡,朝廷必定会派出钦差调查。
很多事情,没法拿到台面上。
黔国公府在云南就是天,朝廷的法度对他们来说,约等于没有。
钦差大臣若是深入调查,肯定能翻出一堆的问题。
作为盟友,汉水侯这边,搞不好也会受影响。
毕竟,黔国公府那边只是违法,李牧可是自己在制定法律。
天高皇帝远,没人捅破窗户纸没事,一旦拿到台面上,也是不小的麻烦。
“哎!”
“黔国公府的人太急了,有些事情是不能干的。
先例一开,后患无穷!”
李牧摇头说道。
黔国公府和文官争权,他是知道的。
只是谁也想不到,一场普通的权力斗争,居然上升到了直接下黑手的地步。
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。
当**斗争用上刺杀手段,那就意味着以往的**规则,全部被打破。
或许是勋贵系在朝堂上的胜利,给了他们底气。
不过由此带来的后果,却需要天下人来承担。
“侯爷,消息是黔国公府那边送来的,估摸着是想让您帮忙善后,又不能明说。
此事牵扯太大,无论如何,黔国公府都不会承认。
据说黔国公府正在和镇远侯府商议联姻,如果双方谈妥的话,我们就不得不帮了。”
兰林杰开口提醒道。
勋贵联姻是常态,门登户对的公侯,整个大虞朝一共也就那么二三十家。
刨除已经没落的,以及没有适龄子弟的,实际上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大。
在以往的时候,还可以考虑文官世家,但现在不行。
文武矛盾激化,大家都要站队,这种时候绝不允许有人蛇鼠两端。
“暂且不用理会,等待出了结果再说。
发生了这种事,镇远侯府那边,估摸着也会慎重考虑这次联姻。”
李牧想了想说道。
内心深处,他已经打定了主意。
倘若**联姻达成,大家成了自己人,那就伸手拉黔国公府一把。
如果两家没谈拢,他就假装不知道。
后续局势怎么发展,那都是黔国公府自己的事。
至于两家联姻之事,他可不会乱伸手。
在婚姻问题上,大虞朝讲究父命之母,媒妁之言。
无论如何,都轮不到他这位堂兄插手。
……
养心殿。
“混账!”
“无灾无病的,巡抚都能暴毙在任上,这是要欺天啊!”
看着手中的奏折,永宁帝忍不住破口大骂道。
面对发怒的皇帝,大殿内的群臣,也纷纷低下头颅。
云南巡抚死的太过离奇,明眼人一看都会发现不对劲。
身份到了巡抚位置上,不说每天都有名医检查身体,但隔三差五肯定要检查一次。
如果身体有问题,医师不可能没有发现。
暴毙这种事,注定只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。
“陛下,或许是缅甸人下的黑手。
现在两国正在交战,云南巡抚率兵攻入缅甸境内,逼急了缅甸人。
自知无力抗衡天威,缅甸人才选择了铤而走险。
臣建议派出钦差彻查此案,尤其是巡抚的身边人,更是要重点筛查。”
刑部尚书费心远率先开口提议道。
看似在指责缅甸人是凶手,但明眼人都知道,他这是在指桑骂槐。
以云南巡抚的身份,外人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,能够对他下黑手的,必定是身边人。
有能力,也有动机,对云南巡抚下黑手的,唯有黔国公府。
至于缅甸王国,估摸着人家巴不得云南巡抚长命百岁。
难得遇上一个军事小白对手,谁想给自己增加难度呢!
“内阁,可有不同意见?”
见无人反驳,永宁帝开口询问道。
鉴于前面血的教训,在涉及文武之争的时候,他已经慎重了很多。
刑部尚书的话,摆明是冲着黔国公府去的。
在勋贵体系中,永镇云南的黔国公府和永镇安南的汉水侯府,都属于特殊存在。
一旦查实了罪名,朝廷该怎么处理此事,又是一个棘手的难题。
放任不管,这是在亵渎中央权威。
严厉追责,那就是逼人家造反。
相较于农民起义军,根深蒂固的黔国公府,一旦造反破坏力只会更大。
尤其是**上的影响,实在是太恶劣了。
“陛下,云南巡抚死在异国他乡,战场局势又瞬息万变,大军一挪动位置,死亡现场都没了。
缅甸境内瘴气丛生,身体不好的人,怕是承受不住。
这种棘手的案件,普通钦差怕是无力查清。
臣提议交给厂卫彻查!”
景国良面不改色的回答道。
同样是查案,不同的人去查,结果也不一样。
勋贵系在三司衙门中,影响力相当较小,无力影响调查结果。
厂卫看似是皇帝亲信,实际上到了永宁朝,早就被渗透的不成样子。
文官在里面安插了自己人,勋贵同样在里面安插了人手。
名义上是交给厂卫彻查,实际上却是在争夺查案主导权。
案子到了自己人手中,想查出什么样的结果,那就是自家说了算。
黔国公府只要愿意付出代价,把黑锅扣在缅甸人身上,对勋贵系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“首辅,此言不妥。
云南巡抚是朝廷命官,发生意外理应交给三司衙门彻查,厂卫还是不要插手的好!”
费心远当即争取道。
涉及到刑部的职权,他这个尚书,万万不能让步。
一旦开了这个先例,那么往后遇到其他类似案件,厂卫也会跟着插一手。
厂卫横行的年代,才过去没有多久,大家都心有余悸,这种事情万万不能允许。
“费尚书,你是多虑了。
首辅大人的提议,主要是缅甸王国自然条件恶劣,一般人适应不了。
倘若派出钦差,人刚到地方就病倒了,那还怎么查案?”
保龄侯郑瑞博当即背刺道。
刑部怕权力流逝,他这个左都御史不怕。
同为三司主官之一,他这个都察院老大,基本上就是摆设。
下面的御史,根本不买他的账。
既然掌控不了衙门,那么衙门的权力大小,也就不再重要。
反正他这个左都御史,就是皇帝临时拉来填坑,故意恶心言官们的。
能不能熬到三年任期结束,都是一个未知数。
“不妥!”
“本就是就是三司衙门职责,岂能……”
……
“住嘴!”
见众人纷纷下场,意识到冲突升级,永宁帝当即呵斥道。
“朕没功夫,听你们吵架。
三司衙门和锦衣卫,同时派人过去调查,朕需要真相!”
和稀泥般的处理结果,让清流党人大为不满。
锦衣卫掺和进来,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肆意操纵调查结果。
黔国公府不是**,干了这种事,肯定要毁灭证据。
案发地还在缅甸王国境内,更是为调查增添了难度。
更令人头疼的是查案钦差人选。
清流阵营中嘴炮高手一堆,刑侦这种备受读书人鄙视的专业,在清流阵营并不吃香。
专事刑狱的官员,品级普遍不高。
要查黔国公府,他们根本不够格,必须要由朝廷大员带队。
最少得三品起步,钦差大臣若是品级太低,根本镇不住场子。
想要利用此案,折腾出成果来,清流党必须找人联手。
偏偏清流党和各派的关系都不好,对一些**派系来说,清流的威胁比勋贵更大。
勋贵系即便在党争中胜利,也只是在内阁中站了两个位置,并没有在朝中大肆扩张。
不是勋贵系不想,纯粹是没有那么多人。
精英子弟都进入到了军中,留在朝堂上发展的,基本上都是自身能力有限,没多少追求的。
在边缘岗位上待着挺好,冒然提拔到要职上,反而容易惹出乱子来。
最大受益者,反而是亲近勋贵系的文官。
这些人在朝堂上还有一种身份,文官阵营中的中小派系。
无论是为了分化文官集团,还是单纯拉人干活,勋贵系两位阁老都必须拉拢一部分文官过去。
合作对象不可能是清流这种强势派系,只能是存在感较低的中小派系。
在利益面前,文武的界限,其实并不那么重要。
单纯从派系上来看,这一轮**大洗牌,真正的输家只有清流党一家。
文官阵营中的其他党派,不仅没有被削弱,反而获得了一定的增强。
以至于文武之争的后半场,成了清流党人孤军奋战。
……
黔国公府。
“礼物送出去了没有?”
孟厉轩关心的问道。
云南巡抚之死,造成的**影响,比他们预料中还要严重。
事发之后,省内的文官,就集体罢了工。
阻挡不了他们夺权,那就干脆非暴力不合作。
面对这种局面,接管军政大权的黔国公府,一时间也抓了瞎。
全是朝廷命官,没有皇帝的圣旨,他们可不敢处理。
迫于无奈,进入缅甸的军队,都退回了云南驻守。
为了应对朝廷追责,黔国公府果断选择了发动人脉关系,在朝中进行运作。
“礼物,大家都收了,也承诺了会帮我们说话。
怎奈文官们不按套路出牌,直接把怀疑对象说成缅甸人,要派钦差过来调查。
朝堂上爆发了激烈争吵,最后决定由三司衙门和锦衣卫,分别派人过来调查。”
孟修义气喘吁吁的回答道。
这个结局,不算太糟糕,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。
凡事都怕较真,朝廷一旦深入追查,许多隐藏的问题都会暴露。
“准备灭口吧!”
“安排一场战斗,让知情者壮烈牺牲。
府中一些产业,暂时先收一收,不要撞到刀口上。
各房的破事,赶紧抢在钦差抵达前处理掉。”
孟修远神色严肃的说道。
理智告诉他,清流党人会拿他们做文章。
弄死云南巡抚,就惹出这么大乱子,钦差大臣万万不能有事。
倘若让钦差查出了问题,黔国公府这次就算不被除爵,也要吃不了兜着走。
“二哥,没必要小题大做。
云南是我们地盘,钦差能够查案,那也要我们配合才行!”
孟修仁果断拒绝道。
黔国公府最重要的产业就是采矿,其中九成以上的矿山,都是非法开采。
一旦停了下来,每天的损失数以万计。
“这次的事,我们必须配合。
钦差大臣不光是查案,更是朝廷对我们的一次试探。
宁可被他们查出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,也不能直接对抗钦差!”
孟修远义正言辞的说道。
勋贵系肯帮忙,那是建立在大家属于同一阵营的前提下。
既得利益集团,本身就是秩序的维护者。
倘若黔国公府想脱离大虞割据一方,双方立即从盟友变成了仇敌。
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他们需要向朝廷证明自己的忠诚,以消除**上的不利影响。